长久以来,胆囊手术一直是普外科手术的“试验田”,许多新技术的使用和革新都是从胆囊手术开始的。因此,胆囊手术的发展史就是外科手术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和良好模板。如今胆囊手术已很成熟,那么未来它还有继续改进的空间吗?
提起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很多人会用“迅猛”来形容它,其实近些年在很多医学领域,“迅猛”也是很好的形容词,比如胆囊手术。
早期从“能治病”到“要微创”
在移动技术1G时代,通讯范围有限且信号稳定性差,通话质量难以保证,手拿大哥大到处寻找信号的人尽管无奈但还算满足。这种状态很像1882年最早的开腹胆囊切除术,那时只要能把病变的胆囊切掉、把病治好,即便留下长长的刀口也可以接受。
1985年腹腔镜手术的出现,让医患都看到了微创的可能,于是开始要求切口小、疼痛少。如今,腹腔镜让胆囊切除变得更加容易,但也造成了很多胆囊的错杀,如无症状结石。
现在从“有瘢痕”到“微瘢痕”
到了3G时代,完成图像、音频以及视频的传输都已不是困难事儿。与此同时,更小的手术切口甚至于“无瘢痕”手术成为外科医师努力的新方向。
尽管“无瘢痕”手术主要文献多见于动物实验,但这种尝试直接推进了腹腔镜器械的改进。基于此,我们提出了“隐瘢痕腹腔镜手术”的概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达到“隐瘢痕”或者近似于“无瘢痕”的效果。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剑脐入路腹腔镜胆囊手术、经文身(瘢痕)腹腔镜胆囊手术、2mm针形器械腹腔镜胆囊手术、3mm多功能器械腹腔镜手术等,一系列隐瘢痕手术方式使得切口得以转移或进一步缩小,使得术后腹壁亦无明显可见瘢痕,从而达到“隐瘢痕”效果。
未来从“切胆囊”到“保胆囊”
正像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并未满足停留于3G,胆囊切除手术也将继续前进。随着越来越多的胆囊被切除,保留胆囊功能的愿望再次苏醒,保留胆囊功能的需求更多地被提及。
好的疾病治疗方法应该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的特征,要能解决问题且创伤最小,最后还要能保留器官功能。可以的话,药物溶石应该是最佳方案,然而近20年的研究证明,现有的溶石治疗还不能解决问题。胆囊切除手术显然也不是最佳方式,因为随着胆结石和息肉的祛除,胆囊也被切除了,因此胆囊的功能没了。
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应该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手术方式,然而容易复发是它必须克服的难题。要想帮助胆结石患者避免复发或者提早预防,就要首先明确胆石成因,进而才能有的放矢的治疗。因此,在未来基础研究将成为胆囊结石研究的重中之重,在明确结石产生、复发机制之前,任何的微创保胆都只能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