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愈大夫医疗 > 健康园地 > 心理专栏
越“变态”越成功?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2016-11-02 17:17   分享道
来源:科技日报 2016-10-17
     
  

  ■心理话
  “变态”这个词,在日常生活里用得和“神经病”一样多。相较“常态”面言,我们如果用比较温和的词语形容的话,可以将其称之为“不正常”。在心理学层面,我们说一个人“不正常”,可能更加倾向于他可能存在某种“人格障碍”。
  自恋、偏执、依赖、强迫、边缘型、反社会……每个词语都能让我们在头脑中浮现出“变态”两个字。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将这种“不正常”称为人格障碍,且将其定义为:持续性的思维及行为与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明显不同,且至少有两种以上异于常人的表现。
  但是,在目常生活中, 相当一部分“变态”除了给自己与身边的人造成无尽的麻烦与困扰外,在另一个层面,他们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指出,约有五分之一的企业高层人员的心理变态特征属于“极高水平”。
  那么,是不是越变态,越成功呢?或者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二者几近无从区分?
  来看大家都熟悉的曹操,在途经吕伯奢家时,吕家本以宾主之道相待,买酒杀猪,曹操反而顾忌多疑,一下杀死吕家八口。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就是出自于此。
  从这点看,曹孟德是一个典型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残忍、多疑、缺乏同情心,置良俗法度于不顾。但是,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作品大气磅礴、流传千古。他的个人魅力同样势不可挡,否则群雄归附,建功立业绝无可能。
  诗人顾城是一个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代表,同时他又无比自恋。所以,他逃避过多的与人接触,与妻子来到一个小岛上,与世隔绝。同时,他如同一个孩子般,要求妻子接纳他的情人……在妻子的面前,他一如暴君,恣意妄为。得知妻子可能离开他后,残忍地杀死了一路追随他的发妻,随后自杀。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变态”,写下了太多如童话一般的诗歌被人们广为传唱。
  著名的“偏执狂”、拥有强大的“现实扭曲场”的乔布斯,让同事和好友伤透了脑筋,但是若没有他的“偏执”、苛求完美,就不会有如今强大的苹果帝国。
  日本心理学家冈田尊司如此形容人格障碍:他们有着过激的思维、过激的行为方式;他们的共性便在于,过度重视自己,特别容易受伤。
  高度的自尊与敏感,构成了他们独特的世界。
  这些人普遍活在自己的观念中,有自己的处事原则与对人的理解。所以他们往往会以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出现,偏激、执拗、惹人不快,甚至伤人、伤己,违背道德、触犯法律,各种思想、行为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但是他们也具有打破禁忌、突围而出,展示人类无限自由的那一面,这种不断去超越的精神具有无比的吸引力,这便是他们独有的魅力所在。
  同时,不肯长大的“孩子气”让他们保有童真,这种脆弱、敏感、任性、固执,让他们在感知世界、观照内心之上有着常人所无法企及的细腻与真实,当这些得以体现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上的时候,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他们可能有着不幸的童年,为了在艰苦的环境之中生存下去,他们会比所谓的正常人更加努力奋斗、磨砺自己,将自己某方面的才能发展到极致,那些让他们痛苦的一面,往往会通过另一面的极度发达来进行弥补,这也是他们获得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功的重要方面。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一个人是否“变态”,而在于他们“变态”的倾向究竟是在导向创造,还是毁灭。

本文转载自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