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一步,远离医疗事故
临床上有一些药品因为名字或药效相近,不易区分。因混淆相近药品导致医疗事故的新闻我们并不陌生:
6 个月前,淮南市某医院医生在临床诊治工作时,不慎将维库溴氨 (肌松药) 当成化痰药 (氨溴索) 开出,导致4岁患儿死亡。
随后,淮南市医学会出具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鉴定书显示,根据医患双方提供的相关资料,鉴定专家组认为:
医生用药错误,诊断与治疗不符;
药师未按《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发药,即未予以审核处方就发药;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未违反「三查七对」,未违反操作规程,但护士在第一次使用维库溴铵该药时,未尽到注意义务;该医院抢救不规范(未针对药物维库溴铵进行抢救);
维库溴铵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不排除该药过敏致死(在未进行尸检的情下)。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半年,但事故带给我们的警示是不容淡忘的。临床工作中,区分相近药品、对症用药才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也是对自己和患者负责的表现。那么,以下这些相近药品的对比分析你掌握了吗?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退热药,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退热药。
然而,部分医生在用药时常将二者混为一谈,或是隐约知道二者不同但不够明确,因而交替使用这两种退烧药。实际上,它们有着不同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一旦用错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从退热效果的角度来看,单次剂量的布洛芬退热作用相对较强,降温维持时间相对较长,但对乙酰氨基酚体温下降的速度在口服后半小时比布洛芬更明显。
更详细的退热效果及其它方面的对比分析可打开 「用药助手」 APP 首页查看,以下问题也将得到解答:
-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儿童退热药安全性如何?
-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各自有哪些副作用?
-
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分别有哪些注意事项?
心血管科的一些实习生在刚上临床时,经常问到一个问题——同样是扩张血管,硝酸甘油和硝普钠同属「硝字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丁香园站友「辰辰妈」 曾用一句话总结了这两者的区别:硝酸甘油的作用广于硝普钠,硝普钠的作用精于硝酸甘油。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来说:
-
硝酸甘油和硝普钠扩血管的作用原理
-
硝酸甘油和硝普钠是否都能用来治疗抗心绞痛?
-
硝酸甘油和硝普钠在耐药性和稳定性方面表现有何不同?
正是从以上多角度对硝酸甘油和硝普钠进行对比分析,我们才说 「硝酸甘油的作用广于硝普钠,硝普钠的作用精于硝酸甘油」。
详细分析内容,可打开「用药助手」 APP 首页查看。
目前已经用于临床的他汀类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
各种他汀药物在使用时要分清,尤其需要注意不同他汀药物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差异。他汀类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大多通过对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而产生。
-
普伐他汀代谢不需要肝药酶参与,因此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最低。
-
瑞舒伐他汀药物和匹伐他汀相互作用发生率也较低。
-
匹伐他汀的环丙基侧链使其避免经过 CYP3A4 代谢,仅有极少部分经 CYP2C9 代谢。
-
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最高。
此外,各种他汀药物在以下方面表现出差异:
-
结构差异:化学结构的差异使得各药物在理化性质及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均有不同。他汀类药物结构中均有羟甲基戊二酸活性结构,但是存在形式不同。根据结构改造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三代。
-
体内药动学差异:他汀类药具有广泛的首关效应,口服生物利用度不高,约为 5%~30%,匹伐他汀口服生物利用度可达 80%。
-
特殊患者用药时的差异:所有他汀类药物均为妊娠 X 级用药,禁用于孕妇。他汀类药物多经肝脏代谢,肾脏或粪便排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需要引起注意。
来源链接:http://mp.weixin.qq.com/s?timestamp=1477301569&src=3&ver=1&signature=t8NCoFaeAtVngCOHMWwlZxmVv*UNN-aP2MB0dM9Nqv0kj72vAhy8LxnT*Iv7qBOVyBQnqcXfkRiz-d66JtA*LeC4AXuULSEXL2Hl79DeMFXmA01Sd-l*yajkZewOfhjJ7h8G9rEC1nlbnCIruTKD4M7nrH4Zo7UKMsHwHJUPa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