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愉老师教育 > 愈大夫医学院
过度输液=自杀?浙江江苏等多省市陆续叫停门诊输液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2016-10-05 09:26   分享道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个医学基本原则,在现实中却呈逆向顺序。在中国,医院输液室俨然是最忙碌之地,“吊瓶森林”蔚为壮观。据统计,国际上每年每人2.5到3.3瓶的平均水准,到了我国就变成8瓶,称为“吊瓶大国”不过分!
    改革!全面停止门诊输液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改观。
    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外,江苏省46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将统一实施新政: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据了解,我国并未在国家层面对医院的门诊输液作出统一规定,但安徽、浙江、江西已明确出台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
    》浙江三级医院门诊取消输液 告诉你感冒怎么办


伤害!输液前你应该知道的事
    为什么我国会成为输液大国?这跟民众的观念不无关系。不少人认为,输液能让病好得更快,还可以补充营养,多输没有坏处;儿童生病以后,一些家长觉得服药麻烦,输液方便......加上各方利益驱动,输液就成了治病首选。
    可是,过度输液带来的危害是缓慢、长期的。前不久,首部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护研究蓝皮书》正式发布。


不过,输液也并不是“洪水猛兽”,如果生病了,哪些情况是适合输液的呢?医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利益!相关企业正在大洗牌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限制输液、限抗令、医保控费等系列改革,相关产业已经历过一轮大洗牌,很多中小型企业或生存难以为继被迫停产、或被收购,而不少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也大受打击亦面临转型。
    为了生存与发展,大型输液产品企业也在这几年中进行转型,有的试图实现向药物创新方面战略转型,有的积极调整产品销售结构,有的则瞄准慢性病,构建心脑血管全品类的产品群。
    据人民日报微信公号




延伸阅读:
“限输令”落地首日,各大医院输液室冷清
    医院哪个地方人最多?输液室绝对名列前茅,尤其到了流感爆发季,更是化身“吊瓶森林”。不过,一有头疼脑热就去医院门诊输液的就诊模式,在我市已成为过去。
昨天是我省“限输令”正式施行第一天,记者走访江大附院、市四院等多家医院发现,门诊医生有意识地引导患者向抗菌药物不良用药习惯说“不”,各大医院输液患者人数明显下降。
    认识
    “它是危险给药方式”
    一名医生受访时表示,以前,有不少患者想要早一点控制住病情,会主动要求医生给自己输液,近年来,随着科学观念的普及,这样的患者越来越少,但要求输液者仍然存在。
    据了解,我国过度输液及输液安全等问题已被关注多年,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静脉注射给药发生不良反应占不良反应总数的57.8%。中国安全注射联盟报告,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约39万人,其中40%与使用抗菌药物有关,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滥用抗菌药物的后果,很可能因为感染上对所有抗菌药物产生抗药性的“超级细菌”,让一些原本可治的疾病无药可治。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这是世卫组织很早就提出的用药原则。”市卫计委副主任邵教介绍,“输液病好得最快”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输液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虽然输液见效快,但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所带来的风险要比口服药物大,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因此,静脉输液是国际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现场
    输液室成人患者锐减
    昨天上午十时许,记者走进江大附院输液室,一排“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的宣传海报隔挡着正在消毒的成人输液区,护士台内,几名护士正整理药品。一旁的另一输液区域,不见往常“人满为患”的场景。记者数了数,该区域共有12名成人输液,大多为老年人。
    该院输液室护士长周云告诉记者,今年年初,江大附院就根据省卫计委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要求,进一步控制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通过宣传,病人普遍愿意接受“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理念,仅2月份日输液量,就比1月减少140人次,降至430人次。
    “限输令”实施首日,市四院急诊大楼二楼输液区也冷冷清清,可同时容纳80多人输液的区域,绝大多数座位都处于空置状态,除了儿童,仅有6名成人在输液。该院急诊输液室护士长郦珍芳告诉记者,以前该输液室成人日输液量在三百人次。由于前期在全院对医生和患者开展了大量宣传,今年年初起,输液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输液人次明显减少,近月来,成人日输液量已降至五六十人次”。
    “生了病,能不挂水当然最好。”停止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的做法,获得不少市民支持。张女士因为急性支气管炎咳嗽半个月,服药5天不见明显效果,才对症下药,到医院急诊输液治疗,经过两天的输液,她自我感觉“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对于医院停止门诊输注抗菌药物的做法,她认为,这样可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对患者有好处”。
    新规
    从“限”到“禁”分两步走
    去年11月,省卫生计生委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从今年7月1日起,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今年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这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落实“三合理规范”要求,杜绝过度检查、过度医疗,同时引导公众理性的医疗消费,可以起到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促进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的作用。
    在我市各大医院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门诊量一直位于前列。该院长助理毛镇伟介绍,市一院从2012年起,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重拳出击”,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收效明显。近年来,该院抗生素使用强度、门诊病人输液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明显降低,新规实施前,日均输液人次就从原先的400人次降至200人次。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的主要目的,是向市民传递一种正确的用药观。”毛镇伟说,专项整治就是规范所有治疗,减少输液量,给市民一个提示,告诉大家门诊并不提倡输液。
    “取消门诊输液并非简单的治疗方式的改变,关键是就医理念的转变。”据介绍,一般来说,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这一给药方式已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就医模式,取消门诊输液,也是在逐步纠偏过去错误的就医理念。
    杨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