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小学 > 科普故事 > 励志
贝尔:从聋哑教师到电话之父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2016-10-02 14:33   分享道

作者:马佳整理 时间:2013-08-02来源:《中国科学报》

1922年8月2日,在加拿大,一位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很重要的人物去世了。今天,当我们拿着手机,随意拨打着朋友的号码,听着里面的“嘟嘟”声等待对方接听时,都不应忘记这个名字——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从一些伟人的生命轨迹中,也许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有些人的出生似乎就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就像贝尔,他的家庭背景就逐渐引导着他的事业,最终成就了这个伟大的发明家。
 
贝尔的父亲是一位嗓音生理学家,并且是矫正说话、教授聋人的专家,并且父亲也继承着祖父的遗志,帮助和教育聋哑的残障人士。而耳濡目染的贝尔希望自己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从小就富有同情心而善良的贝尔,在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发挥了他奇思妙想的潜质。15岁的贝尔已经成为全村人眼里的“发明神童”了。
 
1873年,26岁的贝尔已经在美国波士顿开设了一家音声生理学校,在这里教一些因耳聋而不能学习发音说话的孩子。他研究各种教育聋孩子的实验性方法,并用晚上的时间给成年聋人授课。他全身心地从事聋人教育。虽然他仍然借用父亲的可见语言向一些学生授课,偶尔也给其他教师作示范,但他也在研究自己的方法。
 
贝尔作出了在当时可谓革命性的创见:让聋孩子们通过间接的途径理解并融入这个有声世界。他解释振动如何产生声波,声波又如何在有正常听力的人们的耳中产生振动。他让孩子们拿着一只气球,并用嘴唇贴着气球说话,让他们感觉到振动。他通过一根羽毛来展示说话时的呼吸。他把孩子们的手放在自己喉部,让他们感觉到他发出不同声音时声带的振动。他使那些一生中从未听到过声音的孩子们相信,他们也能说话,表达自己的心声。
 
成为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为了能让更多聋人孩子有机会学会说话,辞去了公职,搬到了企业家桑德士的公馆,教授这个名为塞纳姆的小镇中的聋哑儿童。而在业余时间贝尔又开始了自己的发明。
 
此时,电报已经是一个相当兴盛的事业,电线传导着电波,“嘀嘀哒哒”地向不同地方的人们传输着信息。但是,这简单的滴答声,只能传达书面信息。贝尔想,电线能够载着电波传导信息,那么能不能让电波载着人们的声音进行传播呢?
 
不过贝尔的这种想法,一提出来就遭到了专业电报技师的嘲笑。
 
不过企业家桑德士从贝尔的构想中,为贝尔的发明点亮了一盏引航灯。他们一起构想了将钢琴上88个键弹奏出的88个音,分别发出不同音频的音讯,并且用同一条电线发出。
 
实际上,当时由于莫尔斯电码的广泛使用,电讯公司的业务日益增多,甚至无法应付,很多人都在研究如何用一条电线同时发出多种通讯的方法,称为多重电讯。
 
拥有灵活头脑的企业家与思维敏锐的发明家在这里碰撞出火花,他们利用高低不同的音所做的多重音讯就被称为调和音讯。到了1874年,贝尔已经可以用一条电线同时发出10到20种的莫尔斯电讯。
 
随着对调和音讯的深入了解,贝尔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另一个方向,那就是把人的声音直接经由铁丝送到远处,也就是电话的构想。
 
这个想法,只需要很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够表达,但是要想实现却绝非易事。
 
这时电气工人托玛斯·华生是贝尔的助手,两人在一次调和音讯研究的故障中竟然发现了电线传输声音的关键。
 
1875年6月2日下午,华生坐在送讯机前,拍着发出声音的金属板。隔壁房间放着收讯机,从金属板发出去的信号变成电流,由铁丝传过去,经过电磁石吸引收讯机铁板而发出声音。贝尔站在收讯机前面,检查发声的情形。
 
忽然,华生注意到一块振动板由于受到干扰,弹簧失灵而不能动。华生一边抱怨一边想要调整弹簧,说:“真是的,这时候才发生毛病……”并用手指弹了振动板。就在这时,振动扳发出了与平常不太相同的声音,“嗯——”,紧接着,在隔壁房间的贝尔匆忙地冲了进来。
 
华生以为自己犯了错,却没想到他这一“嗯”成就了贝尔的发明。他们发现在送讯机上弹弹簧时发出“嗯”的声音,收讯机也可以收到同样的声音。贝尔终于找到了电线传输声音的原理:电磁诱导。
 
就在第二天,一个可以传送微弱声音的电话机就在贝尔的实验室中装配起来。一年以后,在贝尔的生日那天,他的电话专利申请被批准。
 
此后,电话的发展由缓慢到飞速,如今承载着声音的电波已经不需要电线传输,人们之间的交流已经完全超越了有线的束缚。但曾经将这根“线”连接起来的贝尔,即使不会被人们常常记起,也会和那些不会消失的电波留在历史中

原文链接:http://www.kepujianbao.com/fenlei/man-of-science/120/6718-bei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