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为默认模板,请在添加栏目时选择正确的模板
文章标题:分享我在英国看病的那些事
文章内容:
分享我在英国看病的那些事
英国的医院分公立与私立两种,公立医院是免费的。一般大众都去公立医院,有钱人才去会看私立医院。英国实行的是家庭医生制,每个人都有一个注册的专属大夫,有小毛病先见注册医生,见注册医生需要预约,必要时注册医生也会提供上门服务。医院只有急诊室是对外开放的,其它科室的医生必须由家庭医生写信帮你预约才可以见到。所以无论是在家庭医生所在的社区医院,还是大医院从来都没有人满为患的情况。医生见病人也是非常私隐的事,一次只见一位病人。
英国政策规定海外留学生也在享受免费医疗的范围之内。所以刚到英国不久我就去注册了GP,注册以后需要做一个常规的体检,包括测血压,量体重,还问了我一大堆的个人健康情况和家族遗传病史。那些病的词汇我基本上完全听不懂,小护士也是经验老道,噌的拿出一张中文翻译给我看,问我有沒有得过纸上写的那些病。那些年我年轻,体质也好,连感冒都不得,所以好几年都没去见过我的家庭医生,因为我总不去看病,医院定期就给我来信问我是不是还在英国。下面就来讲几个我亲历的看病的小故事。
故事一 A cervical screening test (子宫细胞检查)
英国的医疗规定女性25岁以上每三年要做一次子宫细胞检查,50岁以上每5年做一次,自80年代推出这项检查后,子宫癌的患者每年减少百分之七。25岁以后我也收到了家庭医生的信,通知我去做检查。检查是在社区医院由护士采集子宫细胞再送到医院去做化验。一周后有确认信寄到家里,如沒有问题三年后再做下一次,如有问题医生马上会联系你做进一步的确诊。虽然不是什么大的检查,可是细微之处才彰显到国家对女性的关爱,人情味实足。
故事二 生孩子
我频繁的看医生是在怀孕以后。英国看病是免费的,但家庭医生给开的药只对一部分人免费,例如16岁以下的孩子,孕妇,低收入者等等。所以我在感觉可能怀孕以后就去看了家庭医生。英国在病人隐私方面做的非常严格,我叫先生打电话去问家庭医生检查的结果,医生不告诉他,说必须和我本人讲。
确定怀孕后医生又给我开了叶酸,这次的药不用花钱了。接着给我预约了助产士,从第一次见助产士开始我便有了一个绿色的文件袋,这个绿色的文件袋是孕妇的标配,里面装的是孕检的册子,每次见助产士必须要带的重要文件,而且每隔两三周就要见一次助产士做一下检查,所有的检查指标都会记录在孕检的册子上。医院还安排夫妻参加三次课程详细介绍从怀孕到生产以及产后的一系列的问题,对于新手父母来说真的很有用。
12周时医院给我做了第一次B超,第一次看到了宝宝的样子。20周时做了第二次B超,这次就可以知道宝宝的性别了,在英国宝宝的性别是不保密的,没人会因为性别去堕胎。所以五个月我就知道了肚子里宝宝的性別。怀孕后期医还给我们安排了一次参观,熟悉医院情況,参观产房以及生产设备,以便孕妇及家属知道临产前到医院该怎么做,不会手忙脚乱。
我在医院的产房里呆了一天两夜,两个护士为我服务,能用的监控设备都给我上了,测心跳的,测宫缩的,测血压的等等,开始时用的是最基本的麻醉气,疼的时候自己吸一下,后来因为子宫开的速度不够快,所以大夫给我用了加速宫缩的药,宫缩不停,肚子一直疼,跟本无法忍受,在我疼的失去耐心,态度不好的时候,护士一直在安慰我,没有一点不耐烦的表现。
因生产时间过长,大夫建议我剖腹,我对剖腹产有疑问时,大夫4次来到产房和我解释剖腹产的利与弊,态度特别的好。最后连当班的负责大夫都来到床边,跪在地上和我解释,直到打消我的所有疑虑。医院规定自然生者24小时出院,剖腹产者三天出院。但我在医院住了6天,因为我生产时体温有些高,孩子又是大号的宝宝(9斤2两),所以大夫给孩子开了5天的消炎针。
在用药方面英国人绝对是能不用就不用,我零晨生完,还不到中午12点,医生就不再给我挂水了。剖腹产怎么说也算是个大手术,我才打了半天的点滴。中午时护士来告知说可以去洗澡了,中国人讲究不碰水,于是我推脫说没有浴巾,一会护士就把浴巾送来了,只好去洗澡,伤口是做过防水处理的,很专业,我还是第一次见。
个人亲历证明,生完就下地,就洗澡并不会引起什么不适,坐月子一说不必完全遵守。这6天之中三餐全部免费供应,有菜单,想吃什么自己圈上去,到吃饭的时间,点的饭菜就送来了,吃完饭还有专门的人过来问咖啡和茶,不过没有热水供应,我6天喝的全部是凉水。医生和护士每天都会来看我几次,做检查送药送水,服务态度好的沒话说,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而且他们是知无不言,耐心解答。
出院前大夫详细和我说明了如遇到问题该怎么办,联系谁。出院后的第一天,第五天和第十天还有专门人员到家里来家访,确认大人和孩子的健康情况。这些年曼城的公立医院一直在改革减预算,孕妇的待遇远不如以前,比如住院时间减短了,不给孩子提供免费的配方奶等等,但既使是这样,住院的这几天我还是体会到了病人是上帝的感觉。
一分钱沒花,我就生下了孩子。最重要是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让我感觉到做为病人有温暖有尊严。而且他们不收红包,更不会不知羞耻的要红包。他们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会因为病人的身份与地位不同而差别对待,他们有做为医护工作者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出院的那天我拿着摄相机一路走一路拍,6天前大着肚子进医院,6天后带着大兒子回家,路过的所有医护及工作人员都和我打招呼说再见,还欢迎我再来。出门望着医院的大楼,看着自己病房的窗子和car seat里的儿子,终于出院了,真是感觉晃如隔世。生命、生活从此开始了新篇章。
还特别感慨现代医学的发达,不然我的兒子这么大,真要自然生,我们能不能母子都平安还是个问题。生了次孩子体会到了英国的医疗福利到底有多好,也体会到了医生与患者之间是像朋友一样的和睦的关系。
更多经验分享请阅读:在英国生小孩经验分享、英国中国关于怀孕和生产的差异、说说我在英国怀孕生孩子的那些事,孕产中西文化大对比、在英国怀孕过程总结
故事三 救护车
孩子在不到半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突然发生高热抽搐,作为新进妈妈,我当时跟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事情发生在晚上,幸好当时我没睡,只见孩子在小床上一直抖,也不呼吸了,嘴已经紫了。当时脑子就嗡的一下,马上想到我会不会失去他。因为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只能凭着本能把孩子抱起来,一边用手搬开他的嘴给他做人工呼吸,同时招呼旁边不知所措的先生打电话叫救护车。当时情况紧急,我也不知具体时间,但感觉上很快,因为先生叫救护车的电话还没挂,车子就已经到家门口了。
救护车可允许两名家属随行,我和妈妈上了车,先生开车跟后。医生把氧气罩给兒子带上了,又询问了我详细的过程,救护车一路开的很稳,到了医院整张病床直接推下车,马上就见到了医生。我们怀疑是否是东西呛到气管里了,可大夫说沒事要观察,只是给用了一点扩张呼吸道的药,帮助他呼吸顺畅。
做为父母刚才那惊险的影像还历历在目呢,我们怎么可能相信孩子沒事了呢! 于是要求医生给做一下扫描看看呼吸道里有没有异物。医生说不用做,先观察。先生对医疗系统的投诉过程还是比较了解的,于是稍微提了一下,当班的大夫怕投诉,很快就给我们做了扫描,确定了没有异物我才放心。在医院的观察室里住到了第二天中午,只吃了退烧药,也没打针,孩子就沒事了。医生还安慰后怕的我说孩子发病时我做的很好。经过了这次我才知道小儿高热抽搐是很常见的一种病,医学至今解释不了为什么会发生,症状极其可怕但没什么危害性,孩子长到5岁后一般就不会再得了。
兒童医院里的装饰很温馨,到处都是卡通图案,还有好多玩具,孩子的这次发病使我有机会体验了一下英国的救护车以及急救措施。我相当满意救护车到来的速度。
英国的急救电话:999
相关文章:111 ,一个你在英国需要牢记的医疗求助电话号码、在英国需要牢记的收费和免费的电话号码
故事四 急诊室
刚来英国的第二年我找到了一份中餐馆的兼职工作,厨房里有位大姐身体不舒服,但她没有合法的身份,是偷渡者所以沒有注册的家庭医生,又不会讲英文,老板叫我带她去看急诊。第一次去英国的急诊室,里面什么人都有,头破血流的,断胳膊断腿的都坐在等待室里等待。和前台报到了之后,我们也坐进去等。急诊都是先由护士看一下,如果是不关生死的病那就继续等,好不容易等上了大夫,问了一些问题又做了化验,最后确诊为尿道炎,给开了一盒消炎药,那时我才知道医院开的药是不用付钱的,而且急诊室看病是不问身份的。我们是大约是6、7点钟去的医院,出院时都11点多了,真是一个好等。
儿童急诊我也是常客了,每次跑急诊都是一个原因:孩子发烧。到了医院先等护士作初步检查,给吃退烧药,再等看医生。每次至少要等上两个小时左右,最长的一次等了4个多小时。等得我实在是不耐烦,差一点就想回家不看了。
年初的新闻,大曼城地区所有医院的急诊室都沒能实现4个小时内见病人的目标。这也是免费医疗的一个弊端吧。但即使是这样我还是赞同英国的医疗体系,首先患者人人平等,医生待病人一视同仁。其次免费医疗体系,保证患者可以平等就医,不会出现病人因没钱看病而被医院拒之门外的情况,生病了家里也不用砸锅卖铁。速度慢也是因为护士先看过了,你的病不是急到马上要见医生。如果是紧急情况,关乎生死,医院也不会让你等。
故事五 看牙医
英国的牙医系统是完全独立的,虽然也分公立和私立,但两者都要付钱,公立的稍微便宜一点。我的牙非常好,所以一直也没有看过牙医。人生中第一次看牙医是因为怀孕导致的牙龈出血。从那开始我才知道之前对看牙医的观念是有多么的错误。不是牙不疼就不需要看牙医的,牙齿的健康,定期检查也是很重要的。
看牙医也要预约,我看的是公立的,常规的检查每次要付十几镑,我没有补过牙也不曾看过急诊,所以沒办法详细介绍。对立私立牙医,因为爸爸来探亲期间牙疼,有过一次交集。先是付上押金,约个时间,虽然也需要预约,但时间上比公立的快得多。医生给爸爸做了x光,说需要拔牙,仅仅是拔一颗牙,就花了140镑。补牙和镶牙就更贵了,看个牙花个几百镑是常事,好多英国人都负担不起。我有一个同事,他每年都去印度,因为他在印度有个专属的牙医,他说那边的牙医比英国便宜得多。
不过牙医的话也不能全信。兒子的牙不好,一年前家庭牙医把兒子推荐到了曼城儿童牙科医院。去了几次后,牙医说他的牙越来越不好,有11颗都需要拔掉。而且还要全麻,因为他太小不能配合。还建议我当时就报名排期,因为等待的时间是8个月,就是说我当时就预约最早也要8个月以后才能拔上牙。我一听这哪里是看病呀。这纯粹是给孩子找罪受,孩子的牙还没疼呢。我当场就拒绝了,医生还让我在记录上签了字,意思是已经告知我了,是我自己不同意的。回来后我每天都给孩子仔细的刷牙,定期看家庭牙医,这都一年过去了,孩子的牙也没疼。上次去看家庭牙医,他说兒子的龋齿已经停止发展了,好好保护到他换牙没什么问题。我很庆幸当时没听牙科医院牙医的话,孩也免受一场罪。
医生有薪年休假时间
当然英国的医生也不好当,之前打工时认识一名在英国学医的中国男孩,他说他们每天都要做大量的记录,病人说什么了,医生又说什么了。因为英国的医疗官司打起来也是很厉害的,旷日持久不说,赔偿金额也都是天文数字。所以医生们为了保护自己要记录好多东西。英国医生还有一个类似于劳工联合会的组织叫BMA,加入的费用还不便宜呢,可还是有大批的医生加入,因为这个组织可以保护医生的权益,遇到医疗纠纷或医生有任何不满和需求,BMA都会帮医生解决。而医生的言行也要绝对符合行业操守,不然会被吊销行医执照,丟了工作。双方面的监督体系,投诉有门,有理可评,国家负担医疗费用,所以医患关系很和睦。做为医护人员,医生只是一种工作,每年享有30多天的有薪年休假。下了班和普通人一样,沒有无休止的加班,相关的福利和待遇跟得上,工资不仅不低于其它行业,反而稍高一些,所以医生也不会昧着良心的收红包。
以上就是这些年我在英国看病,亲身经历的事情。不做评价,不做对比,写成故事与大家分享之,读者自己解读吧。
原文作者:他乡拾零
点击数:
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