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愉老师教育 > 愈大夫创新创业学院
冲出你的窗口------一个医学博士的创业故事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2017-03-02 05:20   分享道
文章来源于 知乎  作者周雨
网站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知识,并不代表对其言论或真实性负责

       感谢大家的关注,其实这个想法只是因为在生活中发现很多人没有自己的健康记录档案。就想着是不是可以做个方便使用的。软件给身边的也用了,尤其家里有小孩子的,觉得还是很方便记录提醒。做出来是很有成就感,主要觉得确实可以帮助到一些人。很多人会问这个是不是实用,有没有可能盈利。当时真的没想过这么多。只是觉得会对一些人有帮助,毕竟国内这么大,各种不同的就医环境都不一样,不会都适用。我觉得这个软件最好的就是做硬件的结合,在做医疗硬件的同时提供软件记录服务,应该会有人去愿意购买这样的硬件,这个软件相当于为硬件提供适用人群拓展。这也只是我自己的想法。至少我觉得有个软件可以记录所有的体温,血压,血糖,体重变化,我愿意为自己家人买这样的硬件,用这种软件。也只是自己的想法而已。

        多谢大家的关注,谢谢。真的就是希望可以帮助到一些人,方便记录。因为软件是自己做的,条件有限,很多功能无法实现,多见谅。基本的记录功能我觉得是最主要的。

        做了一个图示说明,介绍下这个软件的目的和用途。

        我生活在江苏苏南的一个三线城市,现在在家乡一所三甲医院从事临床医生的工作,年过三十,芸芸丛生之一。身边的人都是过着普通的生活,每天都被工作、家庭包围,感觉永远就是这样一成不变。其实我也是一样,在医院的工作占据了生活大部,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走上独立创业的道路,或许是自己内心的那种不安定,想改变现状的念头,想实现自我的理想,作出有价值的事情来。不管怎样,我一个人尝试体验了创业的经历,也许是外人眼中的异类。或许是年纪大了,写下自己这个从无到有的故事,纪念这一期间的种种经历,也是对自己这段人生的回顾。

        都是感想,还有些图片,算的上图文并茂,像写自己的博士论文一样全心全意描述这段人生经历,只希望能完整的记录这段时光,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体验。
 

Part 1 关于自己

         从小生活在江苏苏南的一个三线城市,自己的家乡是很适合生活的地方,也诞生了不少名人,有着很浓的文化氛围。我生活在市区一个叫双桂坊的地方,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原因是古代住在这里的一家两兄弟同时考上了进士,那个时候中榜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折桂,从此这里就叫做双桂坊,美好的名字总有着美好的寄寓。



童年生活的地方已变成美食街

         从我开始读小学直至高中,就像城里的大部分家长,父母也尽心尽力的付出,希望自己的孩子从最好的小学读到最好的中学,直至到重点大学。大概我也是那样的乖孩子,读书虽然顽皮,但还是没有让父母失望,按照他们的想法走过学习生涯。还记得小学一年级第一次拿三好学生的奖状,初中拿过市级三好学生,到了高中,进入了我所在城市最好的中学。依然记得自己高中的校训:存诚,能贱。指的是做人要待人真诚,做事踏实。工作至今,觉得这简单的话真是人生哲理,生活中需要这样朴实的态度。回顾自己的这次创业过程,也是这样的感触,只有真正去认真想了并且踏踏实实的去做,才能把一件想象中不可能的事情完成。

        因为家里也有人做医生,或许那就是我从事现在职业的情节。那个时候只是觉得医生穿着白大褂,懂得很多知识,让我羡慕。记得看过一部日剧,回首又见他,当时真的觉得里面的医生就是自己理想中的形象,也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医。还特意买了恰克与飞鸟的磁带,里面有电视剧的主题歌YHA YHA YHA。听着那旋律,我把高考的所有志愿都填了医学院。家里人是做医生的,告诉我做医生很辛苦,当时我想医生这么好,再苦也值得啊。长辈只是很耐心的告诫,没有阻止我去学医,还是尊重我自己的选择。直至今日,我回想这么多年的学医生涯,真心是苦的,甚至有时候会暗暗想如果不学医又会怎样,生活总有很多的如果,但是又没有如果。



影响我人生的一部电视剧

Part 2 关于大学和职业

 

        我大概是在大学里呆的时间最长的学生了。医学本科五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现在还是怀念大学,毕竟人生最好的青春时光都在大学度过了,那些人和事值得一辈子去珍惜。踏进社会才会觉得学校时光的宝贵,有个朋友有天突然打电话给我,说他听好妹妹乐队的那首原来那天的阳光,想起我们一起的大学时光,真的只有在社会经历了才懂,真的再也回不去了。

喜欢好妹妹乐队的那种清澈。

        我就读在苏州大学,苏州本身就是一座很美的城市,苏州大学也真的很美,完全就是江南那种小家碧玉的美。旁边还有一条平江路,就是江南的小桥流水,那时候没事了就去走走,真的很惬意。个人还是很推荐去苏州旅游,老城区古建筑保存的很好,新区又非常现代化,而且又很有文化底蕴,吴侬软语听着就很惬意。甚至我在学校遇到的女博士都是那种江南的娟秀,也许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大学生活虽然漫长,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终有告别时,随着博士毕业我回到家乡的一家三甲医院从事临床专业工作,正式成为了一名医生。江浙这边的人貌似都喜欢回家,没有那种在外地的习惯,可能是江浙适合安逸生活,也有家人在身边,不习惯北上广那种快节奏。我每天上班单位到家自行车十分钟,完全不敢想象那些在北上广每天上班要个把小时在路上的生活。这也造成了我们这里喜欢安逸,不愿意去改变的状态,至于我为什么想到创业,也是性格使然和机缘巧合。
 

Part 3 关于创业的背景

        说起来医生和创业很不搭,因为在外人的眼里医生就是个很稳定的职业,而创业却需要开拓创新,充满了不安定的因素。自己为什么会有创业的想法,我觉得可能还是和个性有关。发现自己就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总想去改变生活中的什么,不想那么一成不变。

        回想自己在学习生涯中去考研,考博,可能真正到后来除了有一部分是对自己专业的热爱,还有就是那种不安于现状的希望去改变。因为学习随着深入,在不同阶段接触和了解的事物不一样,你的眼界和视野都会提高,发现自己总是希望去探索未知的东西。而当真正工作以后,发现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其他人一样,并且一眼能望到未来,就总感觉透不过气。

        医生的生活圈子真的很小,就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手术,门诊,一周一次的值班,还有不停的学习,很难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可能在学校那种随意生活的时间长了,我越发发现向往那种弹性的状态,就是有一段时间去全身心投入,然后再放松一段时间调剂。可是自己的职业属于那种一直绷得很紧的弦,一点都放不下来。也就是在这种很失落的状态下,创业的念头在自己脑海越发的清晰,我就是想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也是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很难有豪斯医生那样的医疗环境
 
        有了创业的念头就不可遏制,总想着自己能做什么,自己一个小医生,没有人脉,没有经济能力,想创业也没有条件。可既然想了,自然就会去通过各种渠道去思考、借鉴。我觉得这也是长时间的学习对我养成的习惯,而这些思维习惯在创业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甚至发现整个的创业过程和自己做科研论文的流程都是相同的。在这个过程中,一种殊途同归的感觉很有意思。
       

 
发现创业创新和写论文的流程一样,很有意思

        感谢现在的网络,你可以很轻易寻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通过搜索功能,你可以碎片化的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在这里还是要真心的感谢知乎,在这里有很多很专业的回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经历,你可以获取很多的知识,得到很多人的思想交流。我觉得看知乎里的知识分享,很像我去找参考文献的论文摘要,最快最准确的获取我想要知道的内容。我觉得这种思维的发散,每个人不同思想对于自己是很重要的,可以去分析和总结,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永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还是真心喜欢看知乎,每天刷。

        关注了知乎中关于创业的种种问题,很多人的经历也很励志,而且也体会创业的不易。总的来说创业就是在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经验总结,你觉得可以解决的问题。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也需要你有创新的精神。而这又和自己做实验写论文很类似,在别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和创造。

Part 4 关于创业的想法

        想法是我在门诊被病人看病时产生的。大家熟悉的日常看病流程:1.门诊挂号2.医生诊疗3.做检查4.医生开药。这是常规的看病经过,大家都切实经历过,很普通。

       但是其中有没有漏掉什么,有个贯穿始终的,也是大家都忽略的东西,病历本。可以想象一下你的病历本是什么样子,大部分是医生写着看不懂的字,经常是来看一次病重新买本新的。如果有医保的话,都会记在一本病历本上,往往那本也是破的不成样子,写满了鬼画符,平时的你根本不会看一眼,是不是这样?

一般的都是这样的天书,但是医生还是能大概看明白

       再想象一下,你每次来看病,医生会不会让你做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胸片等等好多。看病没有不做检查的,你拿到了一堆的检验报告。那我想问你,如果再过几个月,这些检验报告你还找得到吗,好多都是一张纸,要么没了,要么又脏又破,你也不愿意看,反正也看不懂,是不是这样?
 

大部分人的纸质化验单都会丢掉。

         好了,医生帮你配好药,你拿着药回家去吃,病好了,药也吃没了。再过些日子,如果突然你病又犯了,你还记得你吃了什么药吗,你会留着药品的包装盒,或是记得药品的名字吗,大部分都忘记了,是不是这样?

        每次我都会问病人:你原来得过什么病,做过什么检查,吃过什么药。既往病史往往非常重要,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大部分病人回复我:不记得了,病历找不到了,检查报告都没了,吃什么药忘了。医生你就照着这次的检查开点药给我吃吃就行了。

        我:你就不能把原来的资料好好留着,现在手机这么方便,拍下来给我看下也好啊。

        拍 下来,我突然迸发了个念头,为什么不能病人把自己每次看病的病历,检验报告,用药情况都拍下来,好好保存,以后随访复诊复查比较不是很方便吗?

        有了这个念头,我就去找有没有这样的医疗记事本,按照看病流程去记录自己的看病过程。居然发现没有这种专门的APP!当时感到自己很兴奋,发现了别人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为什么自己就不能从医生的角度去做个医疗记事软件方便病人使用呢。

        进而我想到了哪些人群是最愿意接受这种记录疾病过程的。对于医生来说,找对需求人群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每天接触的都是病患。毫无疑问是父母,就是为自己的小孩记录整个疾病的诊疗过程,而且父母因为年纪也是经常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体。

        小孩是每个家庭的中心,但是每个小孩都容易生病,这是机体生理的必然。小孩没有医保卡,经常反复生病,家里都是特别重视。可是每次病好了,有没有整理过每次看病的病历资料?有点心的家长会记录在一本病历本上,已经是很难得。每次的检验报告还找的到么,每次医生用什么药还记得么,往往都忘记了。见过用心的家长,把所有的检查资料都整理在一个文件夹里,可是纸质的文件时间不长就变得很脆,也很不方便查阅,要是能很好的记录,便于随访和了解健康情况,不也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么?

        我想,对于父母来说,如果可以保存从孩子还没有出生开始每次产检的B超报告,孩子出生时医院的住院病历资料,孩子成长时的每次病情和用药情况等等,或是就诊时的随访复诊,每次都可以知道做的什么检查,吃了什么药,到底有没有效果,建立一个完整的健康档案,便于个人查阅。等自己孩子的慢慢成长,跟他分享这一切,体会成长的不易。这些不都是人生的经历,不是都值得记录留念吗?更有用的是确实很方便实用。可以自己看,也可以给医生看,方便每次的看病过程。

         而且通过建立这样的病历档案,对于医生来说也是非常的方便,除了小孩子,对于一些肿瘤术后需要长期随访,慢性疾病需要检测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的病人,可以知道以往的病史,更加有针对性的用药,这是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再也不用翻看那又脏又破的病历本,我做医生的也觉得非常方便,有利于判断病情的进展、反复情况,便于随访。对于医生来说很多时候看不到原来的病历资料,没有检验报告也很为难,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医生也愿意有这样的记录资料。我往往要告诉病人,把检查资料都保存着,出院的病人保存好自己的出院小结,用药一段时间以后随访复诊,需要做对比,看是不是会有好转改善,从而调药或是改变治疗方案,这些都是需要保存好的医疗资料,那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拍照保存很好的记录。

         从而我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做一个关于医疗记录的记事本软件。而这真的是之前从来没有人做过的。光是这个念头就让我一下子兴奋了起来,人生总要去探索未知,去勇敢尝试,既然想到了,那就赶紧去做。这个就像我找到了自己想要去做的课题,还是很兴奋,去做别人可能没有重视的,很细小的问题,但也是创新。

Part 6 关于APP的设计

        对于APP的认识也只是会应用,从没想到会去做设计,完全是个门外汉。虽然有了想法,但是要把这个想法去和自己的功能需求结合起来,转化成自己需要的功能模块,一开始是完全没有头绪的。但是我前面说了,任何一个事物微创新的过程都是一样的,任何学习研究的过程是相通的,产品的设计和我写科研论文的过程一样。我就是按照这个流程去做的。

        首先找到自己想要做的方向,就像找好了自己需要研究的课题。然后你就开始在各种应用市场搜索所有相关联的APP,类似我有了课题研究方向就开始在Pubmed,万方上去找是否有相关的文献资料。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整合,说白了就是借鉴,别人的东西在自己需要的领域是否可以应用。通过了解别人的设计方案去结合到自己需要的方向上去。在科研上也类似,同样的肿瘤基因,在别人的疾病上会有表达,那自己专业的疾病是不是相同的表达情况。

        我下了一些关于病历记录的APP,发现这些APP都是给医生用的,太过于专业的分类,一般人很难直接上手,甚至完全不懂。一般人怎么会分得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专科检查等等太繁琐。而且手动输入太麻烦了,但是手机现在的拍照功能都很方便啊,只要拍下来就行。我发现大部分人有逻辑上的误区,很多人认为自己拍下来的东西反正自己都看不懂,不是没有用么。但是问题在于你看不懂,医生看得懂啊,你看病还是要找医生的。就像门诊的病历虽然你觉得写得像天书,但是医生还是大概能知道是什么病情,做了什么处理。那些检验报告也是非常重要的诊断资料,用药情况也可以有所了解。对于患者来说,需要的只是自己去记录的这个环节,真正看病还是要医生来判断。

         然后自己分析归纳,一个人来看病的流程只需要记录的几个项目:病历资料,这个是医生写在病历本上的,可以拍下来;检验报告,这个是做的检查,判断病情的依据,可以拍下来;用药情况,一般都会有发票和给你的药品,而且所有药品上都有二维码,可以拍或者扫码记录;有时候还会有一些影像资料和其他,都可以拍下来。这样我把自己的功能需求整理了出来。

         然后这些功能需求怎样表达出来呢,我又找了很多关于日记、记事的APP。发现最易于记录和浏览的方式是通过日历的形式,点击你需要记录的日期,弹出你需要记录的功能需求,就可以完整记录了。至于阅览的形式,最常见的是时间轴。也是人们最习惯的浏览,搜索模式,非常简洁,方便。

         就这样我的APP最基本的功能就出现了,在日历界面每天的时间里可以点击输入看病流程。然后通过时间轴的形式浏览、搜索每次的看病流程。方便用户记录、浏览自己的健康数据。

        其实是很简单的方案,但是我找了很多的日历APP,没有在日期内可以输入看病过程的。时间轴的形式有些日记APP也用到,但在记录病历中又没有。而关于医疗健康的APP,又没有这样简单却实用功能的,更多的还是预约挂号,在线就诊。我通过医学的需求把原来的模块整合起来,应该也是一种创新。这和我写科研论文一样,不同疾病中的相同基因分子的表达差异,关键在于你的结合。能做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虽然很微小,但是觉得方便他人,还很实用,还是觉得很激动。

         有了最基本的功能,就像论文有了有意义的表达数据,然后就是围绕这个差异现象去作出解释和说明。

         记录了看病流程,从病人角度去考虑,肯定希望能得到更多关于基本的知识,那就需要疾病百科,可以让患者取了解疾病的常识。可以将疾病的介绍设计进去,方便大家去认识各种常见疾病。

         然后就是日常看病都会做相关检查,检验报告通常是最常见的,一般人又不怎么懂检验报告。我自己在网上找了常见的检验手册,整理归纳,同样可以搜索到报告的解释和说明,明白报告的意义。

        关于药物使用方面,网上都提供了药物的查询和说明,也可以设计进入 APP,查找药物说明书,对症用药。

         这样一个医疗记事APP,可以自己记录看病过程,也可以对疾病进行一些常见的了解和认识,不是很方便么。因此我给它命名叫做--好医记

PART 5 关于APP的制作

         既然有了想法,那就应该去认真实现。可发现自己对于软件什么都不懂,毕竟隔行如隔山,我可以自己设想出软件的功能,自己有了一个idea,可是要想成为现实还是相差很多。就像写论文,有了课题题目,你还要做实验,有了实验数据才可以写文章。不然不就是像知乎里的万年老梗,创业就差一个程序员了。

         在生活中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做任何事情还是需要找专业的人才行。感谢软件行业的发展,身边很多人都因为商业会去做些公众号推广,软件制作在我们这个城市还是有着不少的公司。试着联系身边的人,有没有认识软件制作的。在这其中还是要感谢很多人,给了我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杨主任告诉了我她认识的软件经理的联系方式。我就懵懵懂懂的开始了与软件公司的联系,从而开始自己的软件制作过程。

         感谢网聚天成网络公司的唐经理,在我联系到他以后,很认真的听取了我的想法。并且耐心的将我的设想,完成到APP的功能设计,从而开始正式的进行APP制作。在唐经理的帮助下,首先完成了软件的UI设计。期间我自己定了产品的主色调,外观造型,功能逻辑,感觉就像自己手术主刀一样,完成自己希望的东西,很有成就感。

         在APP的制作过程中,发现随着自己的深入了解学习,会有越来越多的想法迸发,而且通过不断的借鉴,你会有很多新的东西想加入,真的很有意思。也像做实验一样,先发现现象,然后会有更深入分子机制的研究。所以觉得任何事物的研究就是需要去投入,由浅入深,学习的过程没有一点侥幸。

         一开始只是为了记录每次的看病过程,我又想着看病的时候人们常常不懂疾病的知识,为什么不能有一般常见病的说明简介。网上找了些疾病百科,都是很泛泛,对一个疾病的介绍都有太多的广告和推荐,没有我们医学书上的那样完整介绍。但是医学书上的又写的太详细,一般人没耐心去好好了解,现在人们还是希望能碎片化,简单快捷的获取需要的知识。既然没有,那就自己做。我找了医学书上疾病的医学介绍总结,自己一点点的整理和排版,把内外科的基本疾病大致的整理出来,方便大家去查阅和了解。

        日常看病都会做相关检查,检验报告通常是最常见的,但是一般人也不怎么会看检验报告。而检验报告往往是判断疾病的依据,非常重要。我自己在网上找了常见的检验手册,整理归纳,同样只要自己搜索就去找到检验报告的解释和说明。

         关于药物方面,网上都提供药物的查询和说明,只要做入APP就可以了,还是要感谢制作APP的公司,帮助我找到了药品信息的资源,可以做入软件,方便整个就医流程的记录。

PART 6 关于APP的功能畅想

         制作APP的过程很漫长,等待的时间让我很焦虑。其中的心情难以描述,还是和自己写论文相似,自己有了新的发现希望尽快做出来,并且能早日上线发布。同时又担心别人做了和自己相同的工作,而自己比人家慢了一步,还是非常的紧张。感觉自己的APP确实国内很少有,属于很专业的记事本类型,又是和医疗健康有关的,还是很方便大家使用。如果能真的获得别人的肯定,觉得是对自己的莫大认可,帮助别人更方便的生活。

         在自己的医疗过程中,也看到很多术后随访的病人。在我们科,有肾移植术后随访的患者,每周要来医院复查抽血,根据检测血液药物浓度指标来调节药物剂量;前列腺癌的患者每月来医院内分泌治疗,抽血检测指标的变化;一些肿瘤病人用药后随访观察肝肾功能的变化。我想我的这个软件对于他们还是很实用,省的每次保存着纸质的检验单,如果丢了很麻烦,而且纸质的保存时间又不长。有时候因为患者病情不能自己来医院,来配药是家里人过来帮忙,很多时候讲不清要用什么药,具体什么病情情况,如果真的用这个软件记录医疗情况,每次医生写的病情,用药情况和检查报告一目了然,是真正方便了这些人的医疗就诊。我自己能做这些,觉得也是体现了一个医生真正的价值,因为我也想做一名很好的医生,为病人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觉得自己的软件可以帮助到这些病人,真的很开心。

        甚至我想到很多长期慢性病的患者,他们需要记录自己的身体状况去调整用药情况。而我的软件其实很方便和智能硬件结合,只要把温度计、血压计、血糖仪、体重仪等医疗工具加入蓝牙模块,将血压,血糖,心率,体温、体重等各种生命体征的测量,都可以到记录到APP里面。做到软件和硬件的结合,真正的做到医疗记事的功能,建立个人的健康档案,这不是非常有利的么?

PART 7 关于APP的未来

        做这个APP之初,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实现。因为自己的性格,有了想法就希望去认真的做出来,并且觉得这个软件是对身边的人很实用。而且自己能把这样一个想法做成现实,让软件给别人下载使用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自己义无反顾的投入了精力和金钱,也只是希望能作出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就像自己孕育出的新生命,感到无比的欣喜和欣慰。希望自己的软件能有好的发展。因为我觉得还是很有实用价值,并且可以有很好的用户粘性。只要装了并且使用,我觉得就不会再删除,会一直使用下去,谁都要看病,就算一年做一次体检,也可以给自己建立一个健康档案,方便查阅。我觉得还是很方便给每个人做健康记录的。如果能和智能硬件结合去记录,觉得那是更加有意义。

        2016年10月31日,我自己设计的软件好医记在APP store上线了,之前安卓版本已经在腾讯应用宝,豌豆荚,小米应用商店,华为应用市场上线。软件的安卓版和IOS版就都上线了,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真的无比激动,回顾这几个月来的点点滴滴,无比感慨,真心觉得很不容易,但是真的实现了。当我看到APP store发给我的录用邮件,真的特别激动,就像我第一次收到录用的SCI论文邮件,收到自己录取硕士,博士的通知,人生无比难忘的经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做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是真的对其他人有用,是无比的成就感,比我自己独立完成手术的成就感还要大。

         感谢知乎在其中给了我创业的想法和很多问题的答案。把这段人生经历完整的写下来,以此纪念我这段创业的时光。未来该如何去推广和宣传,甚至将自己想要做的东西都做出来,还是需要很多的努力和付出。我觉得我已经尽我的努力做到我能做的事情。也希望耐心看完我的创业故事的各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我还是希望能让自己的创造创新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一些,方便大家的生活,真的感到无比欣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