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患关系 > 国内
为了跟患者沟通,我使出洪荒之力……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2017-03-01 08:26   分享道
2017-02-26 21:17
 

  手机,短信,微信,医患沟通APP,试了个遍。

  作者 | 文烈心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看了好几篇不同版本的文章,都是讲述医生不给患者留手机号的;同时也接触了不少主动留手机号的医生,忽然很怀念实习时,有大把的时间精力,可以跟患者聊天。

  医生临床,怎可绕过医患沟通?

  记得实习时,有一个肝癌晚期大量腹水的病例,多次住院,我的习惯是没事就跑床位上看看、聊聊。后来,我做腹腔穿刺,结果因为没做好Z行进针,加上患者腹壁薄、腹水多压力大,导致患者留置导管周围漏液很严重。患者儿子有抱怨,但患者本人训斥了儿子。后来临终时,还专门嘱咐老伴,忙完后给我个人送一面锦旗。

  读研时有个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点名找我手术,我说,我现在还是研究生呐,他说,我是本院的保安,前一阵子一个亲戚住院,你经常跟他聊天,很关心,让他很舒心,了解你也会开这个刀,我相信你。

  你看,沟通的力量就是这么大,医患之间毕竟是人与人的关系,一言一语都能带来温暖。这种温暖能让原本不相识的医患熟识起来,通过聊天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这年头,自带患者流量的医生,走哪都吃香。

  但现在,我的工作负荷越来越大了,有时候,匆匆的早查房结束,手术完,再回到病房已是深夜,只能瞥一眼安睡的众位病人。更不再是单身汉了,早点回家已是企望,再接到需要回院诊治的电话,不免怨怼。

  所以,虽然我很希望建立持续的医患沟通,联系通常,但有些困难,只能医患共同克服。

  私人手机号一般是只保留给少部分患者,必须理解我的工作,尊重我的生活,只会因为紧急的医疗状况打过来。如果不太紧急,短信是欢迎的。我把他们叫患友,因医患关系而成为朋友。给私人手机号,在患者看来,更为便捷,也是一种信任的展示,但可能导致一部分患者滥用这种信任。

  工作手机号,即我的病人专线。我想收治的患者,术后效果不理想或对医疗过程有异议或存在抱怨的患者,主动给,甚至主动打电话随访,并保存对方号码加备注,以扩大病人流、服务补救提升满意度,赢得口碑。其他凡询问联系方式的患者都给。

  但对于每次电话来表述的医疗需求都不急迫,语言絮叨,不分时间随意打的,告知门诊时间,并作提醒,适当标注,甚至列入黑名单,节约精力。

  微信号,全面放开。曾经,我也在朋友圈里秀秀私人生活,又不分组,所以只限于朋友加。但微信,具有其优势:

  一,沟通信息有保留,便于查看;

  二,我有空的时候打开查看,不至于像手机那样,对方随时拨打来而成为一种骚扰负担;

  三,可以方便的发一些图文语音信息,利于沟通;

  四,我撰写的科普文章可以便捷发送,有些医生自己的公众号也可以经营起来。

  现在医患沟通的APP也有多种,我试用了一些,有些 APP针对医患沟通的专业功能设计也会使得医生对患者的管理更加便捷。但对于患者来说,需要更多的操作,稍有繁琐,且其中的收费等提醒,可能会让部分患者产生不快。

  你看,为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途径,我也是使出了洪荒之力。当面聊天是最顺畅、舒适的,欢迎来门诊,是正式的医疗,但病人要跑一趟,住院患者我尽量多来床边;打手机,请别成为对我的骚扰,短信是欢迎的;微信可随时留言,闲暇回复;医患沟通APP,医生的舒适性是最佳的。

  沟通是要成本的,时间和精力。患者珍视自己的医生,尊重其劳动,个人以为也该主动做点联系方式上的优化。打手机现在全民皆会,微信对于老年人可能有困难,医患沟通APP会更复杂些,医生也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