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愈大夫医疗 > 医学人文书籍推荐
百本医学人文书籍推荐:阿图葛文德医生三部曲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2017-02-26 15:16   分享道
系列书名:阿图葛文德医生三部曲
 
中文书名:
《医生的修炼:在不完美中探索行医的真相》

外文书名:
Complications: A Surgeon's Notes on an Imperfect Science

作者:
Atul Gawande 著;王一方 编;欧冶 译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新手医生阿图满怀抱负进入梦想中的白色巨塔,他将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试炼?硬着头皮第一次拿起手术刀的他,将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变故?在错误切开病人气管的时候,他如何面对从手边一丝丝逝去的生命?在“成功是常态,失败就是一条人命”的职业生涯中,在每一个或者温暖或惊悚的病例故事背后,都是生与死的殊死较量。
      本书精选了14个主题,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医生所面对的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做抉择时需要考虑的复杂因素。一个个医学现象背后,是外科医生群体的自我审视与修炼。
      适合医疗界人士、政策制定者和普通大众阅读。
­­——豆瓣
 
编辑推荐:
       入选“亚马逊年度10大好书”,比《豪斯医生》更人性,比《白色巨塔》更真实。
       医学有理可循,疾病变化万千。世间没有完美的医生,在病魔面前,妙手仁心的医疗工作者也会不时体会孩童般的无力感。雾里看花的错觉和偏见,将在这本诚恳的医生手记中烟消云散。
——亚马逊
 
媒体和名人推荐:
葛文德这个医生作家,有一支犀利如手术刀的笔,一双如X光般具有穿透力的眼睛……他描述的每一个病例故事,从枪伤到病态肥胖到噬肉菌,都是迷你惊悚小说。诊断结果:这是本让人目不转睛、不忍释卷的精彩之作。
——《时代周刊》
 
没有一个作家比葛文德更会营造现场感。他的文字有种魔力,能让病房里的真实故事在我们眼前上演。每一出都是惊心动魄的医学奇案或感人肺腑的外科戏剧,给人无比真实的感觉。作者笔力万钧,是最忠实的记录者!
——《纽约时报》
 
令人惊艳的作品……葛文德的心声让人耳目一新。他把临床上的明察秋毫代入医学写作,描述了现代医学的图景,同时也呈现了病人的情感与生命故事。
——《纽约书评》
 
感人至深。葛文德使医生的故事脱离老套,展现了医学书写的新篇章。
——《波士顿环球报》
 
本书可谓医学的沉思录,对医学这项人类事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不仅探讨今日医学界情况以及存在的争议,论及知识和实践的落差、医学本身的限制,也触及了这一行内在的复杂和矛盾性。
——佩里·克拉斯(Perri Klass)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作者
 
葛文德是当今世界上最 好的医生作家。他有先见之明,思考缜密,是医学人文大师刘易斯·托马斯的传人,笔调谦逊,见解深刻,每一篇都是细心琢磨的杰作。
——沙龙网(Salon.com)
 
葛文德其文正如其刀,精准、大胆而且细致,颇有乔治·奥威尔之风,他的作品让人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有所启发,觉得无比满足。
——全美书评人协会奖得主亚伯拉罕·佛吉斯(Abraham Verghese),
《艾滋在我的家园肆虐》(My Own Country)、《我的网球搭档》(The Tennis Partner)作者
 
这是一本医学人文书,但读起来却像一本悬疑小说。作者手法高妙,笔端饱含情感,文章中不时可见惊人的洞察力。他细细剖析每一个主题,让人看得屏气凝神。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引爆点》作者
 
 
目录:
楔子 当简单科学遇到复杂个体
第1部分 孰能无过
第1章 一把刀的修炼
我把手术刀放在病人皮肤上,划下第一刀。这种感受实在太奇特了,会让人欲罢不能,它混合了见血的亢奋、担心出错的焦虑和坚定不移的成功信念。
第2章 像机器一样精准
长久以来,西方医学界不断追求的一个目标就是近乎机器的完美。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程度呢?要诀就是“多做”,连续不断地做,有朝一日自然会像庖丁解牛一样熟练而精准。
第3章 切烂的喉咙
我在她脖子上摸索着,寻找甲状软骨的突起,但只摸到一层层脂肪,找不到可以下手的地方。该切下去吗?是横切还是纵切?我真痛恨自己。没有一个外科医师会犹豫不决,而我竟这般踌躇。
第4章 9000个医生的嘉年华
主办单位安排了3间放映室,接连6天从早到晚播放手术视频,我看得目眩神迷。片中呈现了各种手术,有大胆的,有精细的,还有既简单又高明、令人拍案叫绝的处理方法。
第5章 好医生是怎么变坏的
曾经负责尽职的医生最终堕落的例子比比皆是。根据多项研究,医生酒精成瘾的问题并不会比一般人罕见。另外,由于更容易取得药物和麻醉药品,医生也更可能滥用药物。

第2部分 难解之谜
第6章 13号、星期五、月圆夜
我自认为是个头脑清楚、训练有素的医生,不会被这些迷信的念头击败,于是,我去了图书馆,想找出有关13号星期五的科学研究报告,看看这天是不是真的不吉利。
第7章 疼痛的迷雾
针对慢性疼痛的治疗,除了要完成详尽的身体检查,也要了解病人所在的社会环境中是否存在问题。慢性疼痛往往不是因为我们身体里面出了毛病,而是我们身体外部的问题造成的。
第8章 孕吐30周
安娜的情况越来越糟,但她完全不考虑人工流产,因为每天,护士都会推着B超机来到她床边,她能听到子宫里两颗小小的心脏在扑通扑通地跳着。这就够了,她决心奋战到底。
第9章 一说话就脸红的女主播
登上主播台后,她发现自己总会忍不住脸红,连芝麻蒜皮的小事都能让她双颊绯红,比如播报时突然忘了词,或是发觉自己讲话速度太快,在那一刹那,她已满面通红。
第10章 吃个不停的人
医生详细地向威廉解说了胃绕道手术的原理,也坦白地告诉他,这种手术的死亡率约为千分之五。因为肥胖,威廉已经失去了工作、尊严和健康,他决定放手一搏,手术是他唯 一的希望。
第3部 世事难料
第11章 最后的一刀
今天,我们有电脑断层扫描、超声波等利器,病人去世时,我们早就知道死因了,尸体解剖等于多此一举。我本来是这么想的,然而,有一个病人改变了我的想法。
第12章 死因“未明”的8个婴儿
尽管尸体解剖报告单上写着“死因:未明”,我们还是希望医生能找出比较充分的解释。30年过去了,那8个婴儿的猝死之谜的真相,似乎终于露出端倪。
第13章 医疗决定谁来做
你在生病的时候,必须做出明智的选择,知道什么时候该听别人的话,什么时候该坦率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即使选择不自己下决定,也应向医生问明清楚。
第14章 成功会有时
引起坏死性筋膜炎的细菌会长驱直入,侵入深层肌肤,随即在筋膜处大肆破坏,所有的软组织无一幸免。在刚发现的时候就进行彻底的清创手术,患者才有存活的机会。
 
中文书名:
《医生的精进: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

外文书名:
Better: A Surgeon's Notes on Performance

作者:
Atul Gawande 著;李璐 译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日益攀升的医患纠纷、说不清的诊疗性骚扰、棘手的医疗事故、高额的医疗费、不平等的收入……当新手医生阿图成为独当一面的葛文德医生,当医术已经远远无法解决问题,他与他的医者同伴如何面对?接下来还有哪些挑战等待着他?最真实的“医者仁心”故事正在上演。
       与专注于现象的第一部相比,第二部对医疗体系内的诸多问题及其可能性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精湛医术只是进入医者殿堂的第一步,走进这一行,便要迎接外人所不知的考验。
       适合医疗界人士、政策制定者和普通大众阅读。
­­——豆瓣
 
编辑推荐:
       走出白色巨塔,医生一职要与社会各领域接驳,将面对无数道德困境,也要承担错误的后果。医术并非万能,更不能决定医患关系的对错得失。
       作者阿图·葛文德是哈佛医学院外科副教授,于2010年跻身《时代周刊》评选的“100位具有影响力人物”,他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全盘托出医疗体系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真相。
——亚马逊
 
媒体和名人推荐:
令人难忘的精湛制作!葛文德的故事虽然发生在白色巨塔之内,但读过之后,你会对巨塔外的世界有更深的领悟。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引爆点》作者
 
这本书每一页都令人惊奇。作者坦然面对禁忌题材,深思内省,字里行间显现他的成熟、洞察力、悲天悯人和谦卑之心。他能写出一般人看不到的,也能说出一般人不敢说的。许多篇章读来像是惊心动魄的医学推理小说。
——《纽约书评》
 
如果我为人看病的功力有葛文德写作才能的1/10,就会认真考虑开家诊所。
——史蒂芬·都伯纳(Stephen Dubner),《魔鬼经济学》作者
 
《医生的精进》发人深省,它揭示出医学界人士每天面对着怎样充满挑战的选择。
——苏珊·雷诺兹(Susan Reynolds),《洛杉矶时报》
 
叙述极其诚实而富有人性,描述了行医生涯中关于恐惧、惭愧、尴尬甚至还有幽默的瞬间,丰富的细节引人入胜。
——《经济学人》
 
在当今尚有作品问世的作家中,我想不出还有谁能像葛文德这样充分利用医学实践与探索来使人们免受痛苦与死亡之害。《医生的精进》为医学写作添砖加瓦,每个外行人都该读上一读;葛文德医生也在以医学中的事实为范例,帮助任何希望在任何领域做得更好的人
——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弱点》作者
 
不管怎么看,葛文德都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作者。他的叙述中充满了坚定的决心和希望。如果我们要给社会看诊,那么他就是我能想到的最值得信赖的帮手。
——盖尔·考德威尔(Gail Caldwell),《波士顿环球报》前首席评论员
 
 
目录:
楔子 从专业到出众
第1部分 勤奋
1.洗手这回事
赛麦尔维斯任职的医院每年约有3000名产妇分娩,死亡率超过了20%,这是相当惊人的。相形之下,在家分娩的产妇的死亡率竟然只有1%。赛麦尔维斯判断,医生是造成这一结果的罪魁祸首,他们用手四处传播细菌。
2.“扫荡”行动
我们在乌帕尔哈拉村找到了得了小儿麻痹的小女孩。她才一岁半,有一张忧郁的脸庞,头发剪得短短的,戴着小小的金耳环。她在妈妈的怀里动来动去,软弱无力的双腿垂悬在裙子底下。她的妈妈就站在我们面前,面无表情。
3.战地医生
美军的外科医生分析了外伤日志后,发现士兵失明的比例出奇地高。原来士兵们觉得军方配发的护目镜很丑,“看起来就像老农民戴的”。后来,军方顺从民意,改用看起来又酷又帅的威利牌防爆护目镜。士兵眼睛受伤的比例立刻有了明显下降。
第2部分 正直
4.医疗中的性骚扰
诊断胆结石时,如果病人穿着衬衫,只要下摆拉起来、露出肚子让我检查就还好办;万一遇到穿紧身裤或连衣裙的,就得把裙子拉到脖子下方,紧身裤脱到膝盖以下,这会让我们两个都很尴尬,恨不得钻进地洞里。

5.医疗官司
因医疗纠纷导致官司缠身是医生的梦魇,碰上这种事,医师往往激愤填膺,大叹倒霉,然而这种事还是屡见不鲜。在像外科和产科这种高风险的科室里,每个医生平均每6年会碰上一次。
6.薪酬的奥秘
一个星期,他只排一天门诊,从上午9点半看到下午3点半,平均每周做6台手术,专精内视镜手术。我问他,这样可以赚多少?“净赚吗?”他说:“以去年来说,大概赚了120万美元。”
7.死刑室里的医生
1992年,连续谋杀3人的罪犯哈丁被送进毒气室,此次死刑足足耗时11分钟,哈丁才死亡。现场的恐怖无以名状,在场的记者因为惊吓过度而嚎啕大哭,首席检察官当场呕吐,监狱长坚持说,如果不改用其他方式行刑,他就辞职。
8.一个都不要放弃
不管早产的新生儿如何弱小不堪,看来毫无希望,还是需要给他们静脉注射,用上人工呼吸器。大多数早产儿尽管在出生之时只有1~1.5公斤左右,但绝大多数不但可以存活下来,而且能正常健康地发育,靠的就是医生愿意为他们而战。
第3部分 创新
9.产房里的故事
阿普伽的手提包里总放着一把手术刀和一条管子,万一在路上碰到有人倒下,需要做紧急气管切开术,就可派上用场。她还真在路上帮过十来个这样的病人。她最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争分夺秒,做自己该做的事。”
10.钟形曲线
我在一家医院的外科服务,每一个同事都认为我们的外科是全美最 好的,可是我们有证据证明我们治疗病人的成绩确实是全美第一高分吗?没有。职业棒球队有胜负纪录,企业每嫉妒都有收益报表,医生的成绩单呢?
11.印度之行
我在去印度之前,心想自己是美国训练出来的医生,或许可以传授一招半式给当地的医生。后来我才发现,一般印度外科医生本领高强,要比我知道的任何一个西方国家外科医生都厉害。
后记 走向优秀
译者后记
 
中文书名: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外文书名:
Being Mortal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

作者:
Atul Gawande 著;王一方 编;彭小华 译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影响世界的医生阿图•葛文德结合其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与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对在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本书富有洞见、感人至深,并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路线图,告诉我们为了使生命最后的岁月有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作者选择了常人往往不愿面对的话题——衰老与死亡,梳理了美国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历程,以及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书中不只讲述了死亡和医药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书中对“善终服务”“辅助生活”“生前预嘱”等一系列作者推崇的理念,都穿插在故事中作出了详尽的说明,相信会给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中国社会以启迪。
­­——豆瓣
 
编辑推荐:
亚马逊年度好书、《纽约时报》畅销书。
人终有一死,如何向死而生。“全球十大思想家”、美国著名外科医生划时代之作。
奥巴马、李开复、余华、刘瑜、苗炜力荐。
——亚马逊
 
媒体和名人推荐:
雄辩,感人。
——《经济学人》
 
十多年来,阿图•葛文德一直没有停下探寻医学问题的脚步。在《最好的告别》中,结合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与流畅的文笔,他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厘清了他目前最关心的主题。
——《芝加哥论坛报》
 
葛文德医生的书不像某些医生写的那类书,不断提醒我们死亡的事实有多严峻,而是向我们展示,末期疾病患者该如何维持那些重要的生命品质。
——《华尔街日报》
 
震撼。
——《纽约杂志》
 
在《最好的告别》中,阿图•葛文德全面细致地探究了衰老、死亡以及医学界对二者的不当处置,这是他目前为止最好、最有个性的一部著作。
——《波士顿环球报》
 
富有启发性。
­——珍妮特•马斯林(JanetMaslin),《纽约时报》
 
《最好的告别》令我眼泪汪汪、愤愤不平,整整一个星期都在不停地谈论它。身为外科医生,葛文德指出,医学院在帮助医生同病人一起面对死亡主题方面做得不够,令人信服。难得读到这样一本发人深省的书。
——《自然》
 
阿图•葛文德这本兼具智慧与勇气的著作提出了我们谁都不愿意思考的问题,非同凡响。
彼得•凯里
——《星期日泰晤士报》
 
葛文德的书令人印象深刻,相信它很可能改变整个医疗行业。希望这本书能拥有和影响更多读者。
——黛安娜•阿西尔,《金融时报》
 
好极了。
——《新共和国周刊》
 
这是一本召唤行动的书。它告诉我们,一旦社会忽视衰老与死亡的话题,常常就会出问题。
——《旧金山纪事报》
 
在与癌细胞交手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未知生,焉知死”。作为一名医生,阿图•葛文德关注的是医疗的局限以及人的尊严。他从医者的角度思考,对病人及其陪伴者来说,人生最后阶段真正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作为凡人,我们都将面对人生的终点,《最好的告别》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李开复
创新工场CEO
 
当病人在死亡的边缘徘徊挣扎的时候,医生凭借什么去安抚他的追求?医学不能实现他的欲望,但医生可以为他走向死亡缓缓摆渡,为终会一死的他点亮一盏灯。本书不仅仅是告诉医生们如何尊重生命、挽救生命,也告诉了我们如何认识死亡,以及该为死亡做些什么准备。
——廖新波(波子哥)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
 
阿图•葛文德笔法娴熟,将父亲的终老写成了一个包含着命运和信仰的背景广阔的故事。我们该怎样照料我们的父辈?他们能独立生活吗?他们该怎么养老呢?我们要进入一个“未富先老”的社会,会骤然面对许多生死攸关的问题。这些严峻的问题构成了最为冲突刺激的人生故事。希望大家有机会能看看阿图•葛文德医生的著作,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医学,知道医学的局限和可能。也许未来,我们的平均寿命能上升到100岁,但我们还是得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人终有一死。
——苗炜
《新知》杂志主编
 
我想把阿图医生称为医学界的精灵,因为他具有一种回到本源的智慧。他以“人”的眼光和心灵带我们重新认识衰老与死亡;他善于运用生命叙事,探索死亡医学化带来的困境。《最好的告别》是真诚勇敢之作,它把死亡从哲学的抽象议论、现代医学的技术思维拽回到真实的生活场域,让人在不平静中知晓选择仍在手中。
——陆晓娅
心理学学者,“影像中的生死学”授课教师
 
由于职业和年龄的关系,我一直关注老年人。在葛文德医生的书中,能够体察到美国养老体系与临终医疗的发展与变化,有借鉴,更有反思。不论是老年病的诊治,还是临终谈话的方法,我们有许多需要学习与改善的地方。我们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在人生最后的阶段,我们可以有更好的生活,也将有最好的告别。
——张强医生
 
内容很赞。《最好的告别》对在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这本书应该成为每个美国人的必读书。它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路线图,告诉我们为了使生命最后的岁月有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Time.com
 
通过本书,葛文德展示了其作为外科医生的严谨与人道主义者的悲悯情怀,其叙述的语言如小说般优美而又充满力量。能开阔眼界又令人感动落泪的书世间鲜见,阿图•葛文德就写出了这样一本。希望点燃医学领域革命性变化的火花最终能触动我们每一个人。
——ShelfAwareness
 
《最好的告别》警示我们,美国医学界为“生”做好了准备,但没为“死”做准备。这是阿图•葛文德最有力,也最感人的一本书。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畅销书《引爆点》的作者
 
我们把老、弱、死都医学化了,认为它们只是又一个需要克服的临床问题。然而,在人近黄昏之时,所需的不仅仅是医药,还有生活——有意义的生活,在当时情形下尽可能丰富和充分的生活。《最好的告别》不仅充满智慧、感人至深,而且,对我们的时代而言,这是一本重要的、富有洞见的著作。
——奥利弗•萨克斯
畅销书《错把妻子当帽子》的作者
 
这是一本感人肺腑、贴合大众需求的著作,不只讲述了死亡和医药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
——凯瑟琳•布
普利策奖获奖者
 
目录:
赞誉
总序了不起的葛文德
自序一介凡夫——医生也许都想错了
在医学院读书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不包括死亡。第一个学期,我得到—具皮革似的干尸用于解剖,但那仅仅是了解人体解剖学的一个途径而已。对于衰老、衰弱和濒死,我仍旧一无所知,教科书也几乎只字不提。这个过程如何演变、人们如何体验生命的终点、对周围人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好像都无关宏旨。
 
第1章独立——活到100岁的代价
过去,能够活到老年的人并不多见,但是今天,科技、医疗的进步让高龄不再具有稀缺价值。然而,不管我们的寿命如何延续,“老”就像日落一样无可避免。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独立、自尊的生活是否将一去不复返?
 
田园牧歌式的老年生活
活得久了,问题来了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再
 
第2章崩溃——接受变老这件事
生命衰亡的过程像一条长长缓缓的曲线,主流的医生会避开已过生命之巅的老年人,因为他们没有对付“老废物”的设施。在长生不老的幻觉大行其道的情况下,老年病学医生要求我们承认自己会衰老,这个举动很不讨巧。
 
人如何衰老以及为什么会老
连医生都避之不及的老年病
脚才是老年人真正的危险
承认“年纪大了”才能活得自然
老年病学家的晚年生活
 
第3章依赖——我们为老做好准备了吗
老年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丧失,这些人处于生命旅程的最后阶段。疗养院的创办从来不是为了帮助人们面对高龄的依赖问题,而是为了给医院腾床位。几乎没有一所疗养院的工作人员会跟你一起坐下来,努力理解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对你到底意味着什么,更不用说帮你建立一个家、一个使得真正的生活变得可能的地方。
 
衰老是一系列的丧失
离开生活几十年的家
“关”在救济院的“犯人们”
应运而生的疗养院
老了但对生活的要求不能仅仅是安全
 
第4章帮助——适应从家到老人院生活的转变
我们想象不出,在我们衰老、崔柔,无人帮助就无法生活的情况下,还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一所小小的房子,小小的厨房和卫生间,可以自己锁上的房门,没人要我们按时起床,穿衣,吃药……走出家门,来到另一种住脚,我们能奢望什么。
 
什么时候可以考虑去老人院看一看
老人的渴求:一扇能上锁的门
有没有一个真正像家的“老年之家”
如何平衡善意的保护和自立的尊严
 
第5章更好的生活——抗击疗养院的三大瘟疫
厌倦感、孤独感和无助感,是疗养院的三大瘟疫,一位曾经的差生用两条狗、4只猫、100只长尾小鹦鹉、一片菜园和一个花园,向这三大瘟疫发起了猛攻。他成功了,疗养院的死亡率降低了15%。医学专业人士专注于修复健康,而不是心灵的滋养。但我们不要忘了,晚年生活的伊甸园里不能只有安全和保护,有价值的生活也是我们需要的。
 
绝望疗养院里的疯狂计划
用两条狗、4只猫、100只鸟发起的革命
修复健康,也需滋养心灵
生活中最好的事,就是能自己上厕所
战胜老年生活的无聊与无助
 
第6章放手——什么时候努力医治,什么时候放弃治疗
如果你的心脏停搏,你希望做心脏复苏吗?你愿意采取如插管和机械通气这样的积极治疗吗?你愿意使用抗生素吗?如果不能自行进食,你愿意采取鼻饲或者静脉营养吗?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和医生谈些什么呢?难道医生的职责不是让病人尽量多活,哪怕多一分钟、一秒钟也好?我们到底付钱让医生做什么?
 
大限来临该做什么
善终护理不是无所作为
100种治疗方法不一定能有一种有用
尽全力救治也许不是最正确的做法
临终讨论专家的话术
从医疗到照顾,从绝望到解脱
 
第7章艰难的谈话——为迎接生命的终点谋求共识
我们来到了岔道口,我曾经目睹几十位病人经过同样的岔道口。父亲会逐渐全身瘫痪,严重的危机逼在眼前,艰难的谈话总要开始。如果瘫痪,他最担心什么?如果情况恶化,他有什么目标?他愿意做哪些取舍?这是我一生中问过的最艰难的问题。但是谈话之后,我们觉得如释重负,思路也清晰起来。
选择可以信任的医生
三种医患关系:家长型、资讯型、解释型
理解个人生命的有限性
少做一点也是一种帮助
艰难的谈话如何开始
 
第8章勇气——最好的告别
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体验到的痛苦并不完全是身体上的。有时候他“浮出水面”,在意识最清楚的时候,听见我们的声音,他会露出微笑。然后他“完全上岸”了,意识到事情还没有结束,他本来希望已经全部消失的痛苦、焦虑仍然还在。他只有睡着的时候才是平静的。勇气是面对知道需要害怕什么或者希望什么时体现的力量,而智慧是审慎的力量。辅助生活比辅助死亡艰难得多,但是,它的可能性也好得多。
选择比风险计算更复杂
善终不是好死而是好好活到终点
和父亲最后的对话
 
尾声三杯恒河水——思考死亡是为了活得更好
无论我们能够提供什么,我们的干预,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和牺牲,只有在满足病人个人生活的更大目标时,才具有合理性。一旦我们忘记这一点,我们就会造成极其残忍的痛苦;而如果我们记着这一点,那么,我们就能带来令人赞叹的好处。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作为医生,最有意义的体验会来自于帮助他人处理医学无能为力的问题。但是,无论是对于病人,还是朋友,抑或我爱之深切的父亲,概莫能外。
 
致谢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