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患关系 > 国内
谁来为“产妇之死”负责?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2017-02-23 03:33   分享道
谁是谁非?产妇之死争议评述
多数专业人士认为,医院抢救凶险的“羊水栓塞”,已尽全力
在家属打开手术室大门后,产妇死在手术台,医生护士都“失踪”——不少网友看到这则新闻最初的反应,就是“草菅人命”。不过,在最初报道这起事件的视频新闻中,其实已经给出了湘潭县妇幼保健院的说法,副院长杨剑认为产妇死因是“羊水栓塞”,医院已经尽力抢救,但最终无力回天。
在湘潭官方给出的声明中,也初步确认了产妇的死因,“因羊水栓塞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不少医学界人士也认为死因就是羊水栓塞,并对此做了介绍。
所谓“羊水栓塞”,按北京朝阳医院产科主任路军丽的说法,是指胎儿在出生时,羊水成分通过血液进入母体体内,产妇对胎儿抗原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就像青霉素过敏一样,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并且十分凶险。”据公开资料,羊水栓塞的发作率大约两万分之一,但孕妇和胎儿死亡率高达80%,是至今残存的孕产妇死亡主因。路军丽介绍,这种情况会导致产妇呼吸困难、大出血、休克等症状,但其发病因人而异,在产前也无法检测出是否会发病,目前还无法确定到底何种体质的人会羊水栓塞,全世界都在研究它的发病机理。
羊水栓塞是一种无法检测的凶险反应
换言之,产妇之死最根本的原因是一种罕见的不幸,并再次验证了“医生并非万能”的道理。而医院也确实尽力抢救,如初步诊断为“羊水栓塞”可能后不久院方就启动院内、县、市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市里、县里的专家专程赶到医院帮忙,总共抢救了差不多9个小时,不可谓没有尽力。
当然,最终结果有待尸检鉴定。生产和抢救过程中院方是否存在失误,也有待官方调查。不过有消息称院方愿意赔偿给家属53万元,如果真是这样,院方有必要解释为什么不认为是医疗事故却还要赔偿给家属这么多钱。仅仅因为家属方在闹事吗?
依据目前得到的消息,家属在产妇死亡问题上同样不存在过错
对于孕妇之死,医院方面目前无法看出什么过错,但产妇家属“产前检查一切正常,为什么没有检查出羊水栓塞”的言论则被认为是典型的不懂医学,于是不少人把眼光投向家属是否在过程中存在过错。而“罪证”也很快被人找到了——在最初的新闻视频中,产妇的婆婆提到,“切除了子宫,你晓得……”然后有人接口道“意味着再也不能生小孩”,婆婆的表情显然认同这个说法,还惋惜产妇很年轻。此外,这个婆婆不断说“转院转院”,也被认为有贻误救治之嫌。于是,在昨天,不少文章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家属。
如一篇流传颇广的《唐驳虎:孕产凶险 媒体报道更应懂基本医学常识》称“家属坚持顺产”“家属阻挠救治”,另一篇《烧伤超人阿宝:媒体,请不要让你们的良知集体失踪》更是声称“从13点诊断羊水栓塞到17点签字同意切除子宫,家属一直不同意,希望生二胎”。
但实际上,关于这起事件最初的媒体报道已经说了“下午5点左右护士才通知产妇丈夫签字”。这个信息并非编造,最新的消息称,湘潭县卫生局副局长齐先强证实,“17时许,院方告知家属需要切除子宫,家属方面虽然有些难以接受,但还是签了字。”齐先强表示,“并非如外界猜测家属想要产妇再生孩子,延误治疗”,并认为家属是正常反应。而且仔细看视频的话,很难说家属说的“转院”是为了保二胎,更像是担心医院水平不足以抢救产妇。
此后,直到9点产妇抢救无效身亡,在手术室发生的事情都与家属无关。仔细考察实际上家属都遵照了医院的要求,很快同意剖腹产,很快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很快在切除子宫同意书上签字。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产妇死亡本身,目前看不到家属存在任何过错。
7分钟的当地电视台报道(点击查看视频)
但在应对“产妇之死”的事实上,医院和家属都存在“可以理解”的不当反应,导致矛盾激化
医院不存在过错,家属不存在过错,“产妇之死”更像是一个自然发生的悲剧。但同样悲剧的是,双方对这起事件的应对,很不得当,导致矛盾迅速激化。
在医院一方,最明显的就是与家属的沟通存在问题。副院长杨剑称,考虑守在手术室外的家属人数多,情绪激动,还有踹门等行为,为了不影响手术室秩序,医院也没有主动安排家属在张某弥留之际见最后一面;在其死后,因为害怕死者家属闹事,殴打医护人员,也没有主动安排家属见死者遗体——害怕家属反应过度,于是谋求自保因而“失踪”,这理由确实是可以理解的,但能否因此就能“死者弥留之际不让家属见面,不主动安排家属见死者遗体”?毕竟,这种做法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得到家属谅解,只能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更何况,导致家属聚集、反应过大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医院的另一个不当反应——人可能保不住了,不敢直接告诉手术室外面的家属,却先通知了不在现场的村干部,村干部再电话转达给家属,这种可疑的做法,岂能不让家属怀疑有鬼?
家属的反应,在许多人看来,则属于典型的“中国式医闹”,认为医生接了活就应该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就要为此负责,也不听任何解释,纠集一拨人上门闹事,然后就狮子大开口索要120万元赔偿。从新闻视频给出镜头来看,家属的反应确实有些过激,纠集一大帮人、强行破门、冲入手术室,招来媒体见证,然后把医院当作灵堂,都不是恰当的做法。然而,对于羊水栓塞这种超出预期、也难以理解的死法,在医院与家属沟通极度不畅,家属最受煎熬的时候毫无消息的情况下,也很难指责家属的做法有多么地不对。

事件反映的是医患之间的深刻不信任和思维定势
医患之间的互不信任几成自然反应
死者家属在医院门口拉的横幅
对于这起悲剧,副院长杨剑提到,“医护人员因为害怕与紧张,觉得难以跟情绪激动的家属沟通。”——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医护人员不跟家属沟通,并不只发生在抢救的末期,手术室外已经聚集一大批人的时候。在抢救的初期,医护人员跟家属的沟通就相当有限,而这时候家属还并没有找来许多人。但这种“害怕与紧张”依然存在,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湘潭当地的网友就反映,“湘潭妇幼保健院总是出事”,这还只是当地“小气候”,从社会“大气候”来说,近年来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事件层出不穷,许多医生都曾表示对医患关系非常“绝望”,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这种凶险的抢救情况,医护人员害怕与家属沟通已经是个普遍现象。
对于患者和家属而言,由于绝大多数人还抱着“医生就应该把人治好”这种观念,一旦遭遇惨痛的结局,对医生的态度转为极度不信任乃至仇恨,也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也不独中国才有,前几年,奥地利萨尔茨堡护理大会的一项报告指出,奥地利约3分之2的医护人员曾遭患者或患者家属殴打;遭受拳打脚踢等严重暴力侵犯的医护人员多达4分之1。
湘潭产妇之死,只不过再次深刻反应了医患互不信任这一现实而已。
舆论的反应则说明“医院草菅人命”成为多数人的思维定势
但更值得忧虑的是,一旦出现医疗方面的纠纷,互相指责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民思维定势——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网友,在看到这一新闻、看到产妇死在手术台而医护人员都“失踪”的时候,都下意识地开始谴责医院草菅人命,而不去考虑孕妇是否真的遭遇的了很凶险的状况,不去考虑医院抢救“羊水栓塞”是否已经尽了全力,不去考虑是否家属过激才导致医生逃走。总之,大多数人就是结合自己在医院遭到的不愉快体验和听来的、看来的对医生医院不好的描述,就开始群情汹涌讨伐医院了。
但“家属都是不讲道理的医闹”,同样也成了部分医疗工作者和精英人士的思维定势
然而,我们同样能够看到,面对讨伐医院医生的汹汹民意,医疗工作者们为了自保和反击,以及一些微博上的精英人士,也形成了很明显的思维定势。比如,在这件事上一看到家属不懂医学、婆婆想要二胎,许多人就迫不及待地指责是家属愚味耽误了治疗,认为医护人员不撤离现场必然会被殴打甚至被打死——但真的是这样吗?如前所述,当事的院方已经证实家属并没有耽误治疗,也理解家属的反应。至于说打人,这恐怕也只是思维定势下的“想象”。目前关于这起事件并没有任何打人伤人行为的报道,在产妇死亡后,直接面对家属的副院长杨剑也没有遭到拳脚对待。在这种情况下,刻意渲染“医闹打人”的恐怖氛围,恐怕并不足取。

谁都需要为“产妇之死”负责
“产妇之死”也许只是一个意外的悲剧,但这起悲剧却又毫无疑问地给已经非常紧张的医患关系添了一把火,没有人能从中得到好处,因此,谁都应该为“产妇之死”负起责任。
媒体作为事件的第一落点,应对报道的可靠性负责
对于医患关系的紧张,不少医疗界人士将部分原因归咎于媒体,认为媒体是推波助澜。这次“产妇之死”,许多医疗工作者严厉抨击媒体没有查证医学常识就进行报道,把患者“产前检查一切正常,为什么没有检查出羊水栓塞?”的错误认识不加批注地刊出,误导没有专业背景的一般读者。
除此之外,有些报道的可靠性也很成疑问,例如最初的报道称“而本应该在抢救的医生和护士,却全体失踪了,房间里只有一些不明身份的男子在吃着槟榔,抽着烟。”医生和护士失踪,虽然是个有倾向性的描述,但毕竟视频显示手术室确实没有医护人员。不过,“一些不明身份的男子在吃着槟榔,抽着烟”并没有在视频里体现出来,而另外的报道则没有这种说法,反而是有家属的朋友称“手术室里没有一个人”,“吃槟榔、抽烟的男子”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清楚,但如果是假的,就对网友有很坏的误导。
在医疗纠纷的问题上,由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患者通常处于弱势一方,多数情况下,媒体会较为偏向患者。这种媒体的正义使命感可以理解。但纠纷类的报道,真实与公正是更为重要的考量。如果媒体的表述能尽量平衡报道,能尽量区分当事人的观点和事实,能尽量少些煽情的文字,也许报道不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但这种做法能让脆弱的医患关系受尽量少的损害。
同样重要的是,医疗纠纷是相当专业的话题,报道者不仅要尽量具备医学方面的素质,也需要报道经验的积累,这同样有利于报道的可靠性。
一般网友和医护人员也应尽量压抑指责对方的冲动,多了解事实再作评论
关于这起“产妇之死”,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冲动型指责”——不管是对医院不满的网友还是对患者、家属、网友不满的医护人士,少有人能心平气和了解完整个事件后再发表看法,而是陷入了如前面所说的思维定势。而实际上,当地电视台最初的7分钟视频报道,已经提供了相当丰富而平衡的报道,比如里面院方提到死因是凶险的“羊水栓塞”,医生护士不在手术室是怕家属过激反应,比如提到护士是下午5点才找到家属要求签字切子宫,因此家属根本没耽误治疗——但这些细节相互指责的人士都忽略了,根本就是想象一套事实来凭空指责。这种没有耐心的做法,只会让双方愈加缺乏互信。
好的政策和制度提升人的互信
解决医患关系互不信任的现状,难度很大,仅仅依赖人的改变——许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政策和制度能改变很多事情,比如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民众了解更多医学知识,至少认可“医生并非万能,无效医疗与高误诊在全世界都广泛存在”。而同样重要的是,想办法让医疗流程透明,事故鉴定公正,使得不管是医院还是家属,主张自己看法时都有依据可循——这就能有效消解医护人员“害怕和紧张”与患者家属打交道的情况。
结语
产妇之死引起汹汹舆论,归根结底,原因在于中国还是一个低信任度社会,而众多的不信任传播之后,通过马太效应聚集愈加放大。说到底,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问题。可是,人命关天的医患关系弄得如此紧张,导致的只有一个个不可挽回的悲剧。对于这种情况,有人愿意做出反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