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患关系 > 国内
胸心主委: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心外科医生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2017-02-20 08:52   分享道
2017-02-08 CSTCVS

 

 



主任委员  庄建教授 

庄建教授是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以下简称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院长。虽然他目前担任着众多要职,甚至引领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学的学科发展,但他常常谦虚地说:“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心外科医生,具体来说,我就是一名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领域的外科医生。”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心脏外科医生,为我国先心病的防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改善我国的医疗环境建言献策,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尽心尽力。

 
 
 
 

研习法学的“偏科”医生

 


庄建教授是一个念旧的人。自从他1984年从原第一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开始,3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心爱的胸外科事业,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在前行的道路上,庄建教授与先心病,也与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1989年,他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了医学硕士学位的学习,并在当年进入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而后他又于2000年在这里完成医学博士的学业。


随着他的能力被广泛认可,庄建教授迎来了自己职务的重大转变——开始逐步走向管理阶层。1998年,庄建教授被任命为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2002年又被任命为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在新的管理岗位上,庄建教授发现了很多管理问题用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当时我国的医患矛盾刚刚抬头,新的医疗事故鉴定条例也刚出台,为了寻求自身能力的突破,也为了更好地从法律层面与患者沟通,从2001年开始,庄建教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开始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后于2006年以一篇《患者告知权利与义务》的毕业论文顺利毕业,并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从那时开始,庄建教授便开始尝试用法学的知识处理医院管理和医患之间的事务。与此同时,庄建教授为了在医院和分会实行科学的精细化管理,他又完成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院管理文凭课程班的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庄建掌握了大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在各个岗位上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并在2012年被任命为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院长,于2016年接任分会主任委员。虽然各方面的工作日趋繁忙,但他并没有放弃关心先心病防治事业,反而利用医院与分会的平台,为先心病防治做了更多的工作。
 
 
 
 
 
 

“不强调手术”的心外科专家

 
庄建教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心外科医生,在他从医的前20年中,他就为7000多例先心病患者解决了病痛的困扰。即使现在身兼多项职务,庄建每年还要参与100~200例的先心病疑难手术。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庄建教授却多次指出:“我并不强调手术”。对于这一点,庄建教授这样解释:“对外科医生来说,手术是非常关键的治疗手段。我之所以不强调手术,并不是因为手术不重要,而是因为手术仅是治疗疾病的一个环节,但不是唯一的环节。特别是对复杂性先心病来说,因为造成患者病情、病种的原因非常复杂,所以我们从接触患者开始,就要对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有明确的计划,而且对治疗的预期结果与将来结果的预期要有清晰的方案,并对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所准备。最后,针对患者手术后出院的生命质量和就学、就业情况的随访计划也要有一定规划。”
为加强我国先心病的治疗与预防,庄建教授做出了许多尝试:他率先在国内将多项新术式应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先心病治疗才正式起步,因为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当时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非常大,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对3周岁以下、10kg以下的患儿都不推荐进行手术治疗。为此,我国心血管外科医生提出了攻克“婴幼儿”(0~3岁)心脏外科手术的目标。

经过以庄建教授等为代表的先心病医生们的多年努力,我国的先心病治疗逐步与国际接轨。以庄建教授所在的广东省人民医院为例,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该院已经可以开展1周岁患儿的先心病手术。为了进一步缩小与国际的差距,庄建教授等人继续开始新生儿期(出生30d内)先心病手术的尝试,最终该技术在2005年已可以常规开展。

但庄建教授团队并未满足于现状。为了进一步推动先心病的诊疗,庄建教授提出把先心病的防控从产后提前到产前阶段,并在我国最早提出了“产前诊断、产后治疗”的一体化模式,即产前就对产妇进行诊断,并对一部分保留的新生儿在新生儿期就进行及时救治,以提高先心病患儿的存活率。与此同时,庄建教授还提出了转运模式的改革。在我国新生儿转运主要是依靠汽车等地面交通方式,但是我国疆域广阔,而且先心病新生儿往往身体非常孱弱,所以很多患儿通常没有坚持到医院就夭折了,虽然后来庄建教授也尝试通过直升飞机进行患儿转运,但是费用特别昂贵。为此,庄建教授提出通过转运诊断出患有先心病患儿的妈妈到具有先心病治疗能力医院的方式代替患儿转运模式。庄建教授指出,相较于转运复杂性心脏病的患儿,转运产妇的安全性更高,也更有利于患儿的救治。这就必须要求基层医院有完备的产前诊断能力,为此庄建教授开始在全省推广先心病的防治网络。通过多年努力,截至2010年,广东省的40多家医院都可以进行先心病的产前诊断,并且部分医院也可以进行先心病的治疗。

随着治疗技术的进一步进展,庄建教授在2010年提出将治疗模式改成“产前、产后一体化治疗模式”,即让一部分患儿在产前就能得到救治。当时,国际上只有很少一部分医院开展了产时先心病、胎儿产前先心病治疗和胎儿体外循环相关的研究,为了使我国先心病治疗与国际最前沿的技术接轨,庄建团队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他们用5~6年的时间不断在动物实验上摸索,并向国际有相关技术的医疗机构学习,终于在2015年完成了患儿产时先心病手术,并于2016年完成了产前患儿先心病介入手术。

与此同时,为了在宫内时期可以实现外科技术,庄建教授还在亚洲首先开展了体外循环和宫内外科技术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庄建教授团队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突破,获得了多例存活的动物胎儿,但实验动物胎儿的存活率与实验的稳定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因技术条件不足未接受治疗的先心病儿童逐步长大,成年后他们的身体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庄建教授也非常关注成人先心病的治疗。他积极推动建立包括小儿先心病医师和心脏瓣膜医师在内的成人先心病的内外科救治体系,在推动该救治体系的过程中,涌现出了陈寄梅教授等一批非常出色的成人先心病医师,为我国成人先心病的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在庄建教授等人的努力下,我国先心病的治疗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许多边远地区并没有先心病的诊断和救治能力;于是,庄建开始进行先心病预防方面的工作,以更好地降低我国先心病的发病率。庄建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先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先心病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特别是对危险物品、化学药品及二手烟等因素对患儿生命起步阶段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多项有效的研究成果。
 

 

 
 
 

自砸饭碗的“笨”医生

 

 

为了提高先心病患儿的生存率,降低先心病的发病率,庄建教授提出了建立我国先心病全程防治体系的概念。在这个全程防治体系中,时间跨度比现在经常提及的“全生命周期”概念更完整,它是指在患儿生命没形成之前就要开始进行防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2004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受原广东省卫生厅(现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委托,牵头建设广东省先天性心脏病防治网络,对全省先心病的发病率等进行监控统计。目前,该防治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省21个地市,避免了一部分严重先心病患儿的出生,也让一部分先心病患儿能够一出生就得到有效治疗。

一些同行对他推动先心病防治的工作并不理解,认为他的所作所为减少了先心病的患者人数,是“不务正业”、“自砸饭碗”。但庄建教授却不以为然,他认为:“现在我国的先心病发病情况还非常严峻,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而且,一台手术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的巨大痛苦、创伤和经济负担,有的家庭甚至因此支离破碎。因此,先心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即使将来我们能攻克先心病,也并不等于医生失业,因为还有更多、更新的挑战出现;而且我们在攻克一种疾病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非常有助于攻克其他疾病。”

除了防治网络外,庄建教授还尝试以广东省人民医院为依托,来整合先心病治疗的网络。在我国原来先心病治疗过程中,外科医生处于治疗的下游,与处于上游的心内科、产科及我国特有的妇幼体系并没有太多联系。为了打破此现状,2009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再次受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委托,牵头成立了先心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全省各兄弟医院,整合多学科对先心病进行单病种防治。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单病种出生缺陷防治为目的的专业委员会,真正整合了包括产科、儿科、心脏外科、遗传学、流行病学、影像学等相关学科,形成一体化的专家队伍。此外,他们还成立了儿童心脏中心,将内科介入治疗技术纳入了整体治疗体系,真正做到从患者角度出发。庄建教授还在医院建立了先心病患者管理中心,让患者从检查、诊断、治疗都由专人负责,并由中心统一联系、安排治疗专家,减少患者来回奔波的困扰。

广东省先心病患儿在专科儿童医院接受治疗者仅占20%,而在综合性医院接受救治的数量却高达80%。作为承担先心病检查第一步的妇幼保健院体系,能承担先心病救治的机构却非常稀少。为了弥补不同医疗机构衔接差的现状,庄建提出了整合医疗机构技术能力的理念。在庄建教授的努力下,依托先心病防治网络,在省级医疗中心与市级儿童医院及妇幼保健机构之间建立了绿色通道,并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市级医院的诊断和救治能力。

现在,庄建教授团队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复杂先心病防治网络建设和优化治疗策略研究”的支持下,将广东省先心病防治模式向全国推广,得到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根正苗红”的分会主任委员

 


在依靠医院与社会不断推动先心病防治的同时,庄建教授还依托分会,努力提升我国胸心血管外科研究的水平。

作为伴随分会不断成长的青年专家,庄建教授在这个大家庭里历经了从青委委员、青委副主任委员、分会委员、分会常委、分会副主任委员、分会主任委员的全部发展历程,可以说庄建是一位不折不扣“根正苗红”的主任委员,因此他十分熟悉分会的社会定位及精神传承,也非常重视青年委员的培养。

庄建教授指出:“2015年,分会度过了30岁生日。这30年来,在苏鸿熙教授等分会历任主任委员的带领下,分会团结我国胸外科及心外科领域的专家,共同为我国胸心血管外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分会本届委员会将继承分会的优良传统,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为我国胸心血管外科领域的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对外交流贡献力量。”

庄建教授认为,分会的青委作为承前启后的人物,他们代表的是分会的未来。为了让这些青年专家有更好的展示和交流平台,在庄建教授的支持下,分会将继续在每年年中组织召开青年医师论坛。青年医师论坛作为分会年会的有效补充,将在周边相对需要技术改进、普及的城市召开会议。据悉,继2016年青年论坛在哈尔滨召开之后,今年的青年医师论坛将于7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除青年医师论坛之外,青委委员们还在分会的年会上被赋予更多责任,承担更重要的工作。在2016年年底举办的胸心外科学分会年会上,青委委员们不仅在各个分会场承担了主持工作,还组织了专门的青委论坛——前车之鉴论坛。虽然年会期间的工作非常繁忙,但庄建教授还亲自担任了“前车之鉴”(心外科)论坛的主持,并全程听取了青年医师的报告。可以说,庄建教授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带动青年医师们的快速发展,并促使他们更快地成长。

再者,庄建教授通过分会整合全国同道的力量,将我国的学术平台与国际平台相对接,向国际发出中国胸心血管学的声音。在庄建教授等人的努力下,去年年底举办的分会年会上,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主席JosephEdwardBavaria教授及STS学会前任主席、学会秘书长等都莅临2016年胸心外科学年会。与此同时,欧洲胸心外科学会(EACTS)的心外科、胸外科和先心病的专家代表也代表EACTS参加了本次大会。本次年会上,STS、EACTS都举办了专门的联合论坛,并参加了多个分论坛。这些都充分表明,中国胸心血管事业经历30年的发展,在一些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庄建教授指出:“现在不仅仅是国外向我国传输治疗技术与方法,国际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技术情况,通过这样的双向交流,来提升我国学术会议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也促进和提高我国的学术水平,有助于年轻一代尽快与国际接轨。”

中华医学会马晓伟会长为主任委员庄建教授颁发主任委员证书

 
 
 
 
 

编者后记

 


外科医生、法学学者、医院管理者、分会主任委员……在众多的头衔中,最受庄建认可的还是外科医生这个职业,他所有的拼搏与努力,最终都是为了帮助那些先心病患者。我们相信在庄建教授等人的努力下,我国的先心病防治事业必将取得重大进展。